求职者将“简历”投放到广州地铁走红,三个月仍未找到工作

2024-07-22 13:00:01 投稿人 : admin 围观 :29 次
求职者将“简历”投放到广州地铁走红,三个月仍未找到工作

三个月前,向瑶函掏了1000块,将自己的求职简历投放到广州地铁的广告屏幕。

5天时间里,经过那条换乘通道的人都能看到向瑶函挑选出来的履历——他参加人工智能AI比赛的种种获奖经历。而在互联网上,这番颇具行为艺术气质的举动,更是让向瑶函迎来了一大波媒体关注与流量。

向瑶函辞掉上份工作已经一年多,看起来这次他成了挑选工作的那位。然而,三个月过去了,这个27岁的年轻人还是待业状态,走红之后,他参加过十多家面试,有他拒绝的,也有拒绝他的。

我们跟向瑶函聊了聊这段时间的经历,以及一些更深入的话题,比如一个普通年轻人如何自我认知,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又如何看待工作跟生活。

我认真看了一遍这个向同学的报道,以他的这独一份的勇敢,他花这1000块钱,花的也太值了吧。

现在的经济和就业大环境,三个月找不到工作是太正常了吧,新闻的标题也是迎合了现在的职场焦虑,可是这位向同学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创新了找工作的方式而已。

先谈第一个问题,一般的求职者三个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就两个:

(1)外部原因是岗位太少。大厂都在降薪裁员,真正缺人的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比如要求人才综合素质、学历、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免费加班等等,但是企业给开出来的薪资却又不太高,还是有一大堆人去竞争。

(2)内部原因是职业逻辑自恰出问题。一般的求职者对自我的能力认知和评估,认为自己应该有更高的职位、拿更高的薪酬、做更牛的事情,而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水平、综合能力根本与自己所期待的职位和薪资是有差距的,这样就容易造成眼高手低,差一点的工作和低一点薪资的工作不愿意去,好的大公司和高薪企业你却达不到别人的招聘要求。

下面谈谈第二个问题在地铁花1000元投放简历值不值?

应该说是超值。

你看这位向同学是拿1000元做了个试验,他这种做法是百利无害啊,除了让家里的亲戚、朋友或同学都知道他没工作,然后会有一点丢面之外,但是这个社会面子值几个钱?而他仅仅花了这1000元钱,干了那么多件事,岂不是超值得的?

(1)广告一打出后有五十几家企业加了微信,他获得了很多面试的机会和就业的机会,虽然结果是有企业觉得他不合适的,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的,最后还被他拒绝了,他赢得了挑选工作的机会。

(2)这么多新闻媒体朋友,自媒体朋友争相曝光,他赢得了流量,几乎成了半个网红,他本身又是做AI方向的,善于写作,拿过很多AI征文奖项,假如利用好这波流量曝光,抓住机会创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3)那么多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他的,还不乏有月薪一两万的,他要是真心缺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他就应该早就去上班了,但是他却都拒绝了,说明他是有想法的,给自己做了一个试验和曝光,尝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迹稀少的道路,真有可能是为创业做准备的。

这是职场打工人该学习的例子和做法,为了尝试,为了生活,为了成功,勇敢地大步向前,前方总会有希望和光亮。

没找到工作的原因很简单,他的这些做法,本来也没有办法帮他找到他想要的理想工作。

报道中也都说了,在刚刚发布广告,自己在网上走红之后,还是有许多公司加他好友联系他,让他去工作的。

注意,这些基本上就是直接把工作机会递给他了,至少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地产,保险这些重销售的行业和公司,招他去,一方面是看重他当时的网红身份和效应,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他应该比较擅长做营销。

这些通过做广告吸引来的工作,都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也被他拒绝了。

跟他竞争的,都是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大牛,有的学历很高,有的履历很辉煌,要么去名校顶级研究院工作过,要么在大厂做过很高的职位。

而自己只是一名双非本科院校毕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普通公司做数据分析,自学了一些AI知识。

现在自己去跟这些大牛竞争一个研究AI或者当AI讲师的岗位,当然竞争不过了。

整篇报道看完,我感觉这位向同学没有工作的局面,完全就是由他自己一手制造的,很多企业给他机会,他都拒绝了,而他感兴趣的那些,自己实力又够不上。

而现在他自己也并不十分着急马上找到一份工作。

所以,这篇报道,结合这个标题党的标题,我还是觉得挺莫名其妙的。

本来以为可能是在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但仔细把他这篇报道看完之后,发现其实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

总体看下来,他的轨迹非常符合一个没有好的出身,但有梦想有想法的年轻人孤身来到大城市的发展轨迹。各种尝试,各种梦想破灭,但好像都有那么一点点机会,然后改变方向,调整目标,继续不停的尝试,不停的碰壁。越碰壁越对传统的观念不想屈从,越不想回到过去。

难吗?看似不难,其实几乎没有机会。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随着时代的跃进,能属于他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不管怎么说,他在找自己的路,在追逐自己的梦想,他在努力中。

回到这个职场话题。求职者将自己的简历投放到地铁的电视广告上。这样有没有效果呢?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好像是有效果的。毕竟有有一些有意向的公司向他发出了面试邀请。但是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因为那不是他的目标行业。

想起了另一个很热的事情,近几年的短视频直播带货非常热,于是很多公司都想利用这种营销模式,让自己的产品也利用抖音等各种短视频平台来做推广。

但很多决策者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自己的市场定位。经常看短视频的是什么人?经常会在直播间买东西的是什么人?哪一类产品更适合以这种方式来营销。并不是说直播带货很热,我们只要开个直播间,就能进入这个风口,像猪一样飞起来。

结果就是,梦想中的一炮而红没有出现,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光打雷不下雨,一点收获都没有。

回到题目,不管是在地铁还是什么广告平台去投放简历,像广告一样投放出去,这样可不可行呢?虽然没这么干过,从多年工作经验来看,要分行业。

如果目标就是类似这种广告平台的营销类工作,这个模式应该可以,因为你用这个方式告诉了招聘者,你在这个行业是有一定的创造力的。

但抛开这个行业,对一些相对来说传统的,正常上班的工作来说,大概率没什么用。

我们换位思考下,哪个公司的HR会在地铁上或者手机上刷到一个面试者的广告后,会去主动联系呢?基本上是不会有的。

如果只是招一个普通员工,在招聘网站上有大量的人可筛选,如果是招聘有经验的管理者,只能从相关行业里面去挖人。而通过广告来招人,万一这个人有什么样的问题,责任可就都是HR的了。

所以,题目中这位朋友描述的一样。像地产什么的经常会利用这些广告平台的工作会来找他,而他的目标行业AI,IT方面基本上没有找他的。

所以,平台有好有坏,但最关键的是适不适合。就像常说的,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求职者之所以采取这种真人露脸的方式求职,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招聘岗位所需要的相应文凭,缺乏了这块敲门砖,就意味着很少有入行的机会。

当事者是文科生,辞掉上份工作后自学了AI技术,拿到了2020中国数据马拉松社会组亚军,去年5月ChatGPT火了以后,他觉得一定要全力以赴做AI,就辞了职。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辞职容易,找到工作却难,何况当事人意中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均是AI类,但他本人没有这方面的文凭。

文科生跨行、跨界到人工智能类,让所有求职单位对其抱怀疑的态度。虽然得过全国性AI比赛的奖项,但社会认可度不高,用人单位有谁会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呢?

向瑶涵找不到工作,表面原因是读大学时被动选择了专业,而他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但把这些放在当下经济大背景下就不觉得奇怪了,就好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想做AI开发工程师,但现在连那种名校毕业硕士生都找不到这种工作,我本科毕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这位求职人员已经对社会现状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位当事人经历了求职的多次折腾,自己创过业、开过AI讲座,被社会教育后才明白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钱,满足生活的其他欲望。

上述种种经历使他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期内找到工作,从而使自己的安定下来。因此他才把自己的简历投放到广州地铁,纯属多次求职失败之后的无奈之举。

这位当事人选择广州地铁,花1000元可投放5天的简历,能取得预想中的广告效应,我觉得这样收费标准不算特别高,毕竟能增加曝光量,引起公众注意,增加自己的求职胜算。

这是当下社会一种全新的求职方式,求职人员以开放的心态,抹下了自己的脸面,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胜算,在工作岗位紧缺的当下,积极主动的态度能让自己多一份希望。

当然,如果我周围的亲友是这种求职状态,我会劝他们面向现实。人如果处于长期的高压状态,很容易精神崩溃,就像古话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顾及眼下,让自己安然度过眼下的难关,再考虑未来。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