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恩宁路:下足“绣花”功夫为城市留下记忆(广州恩宁路游玩攻略)
>>广州网红老街永庆坊 视觉供图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一座城市所蕴含的那些令人魂牵梦绕的回忆,往往都驻留在满是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古巷老街之中。
来到广州,如果你想沉浸式体验岭南风情,老广会告诉你这样一句话,广州看西关,西关看恩宁。
漫步在恩宁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曾经的岭南时代。街道两旁的骑楼,宛如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繁华热闹的永庆坊间,飘香四溢的岭南美食,曲调婉转的粤剧唱腔,精美绝伦的非遗技艺,让人们流连忘返。
一条老街,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如今,在城市治理者的匠心巧手之下,奇迹般地焕发出悠扬的古韵与勃勃的生机。这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致敬,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是传统与创新的和谐共生。
立法先行 科学规划促新生
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旧称西关)多宝街道,是广州26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1931年,恩宁扩建成路,东起宝华路,西接龙津路,长约千米,据说当年建成时,路面可以同时并排八顶大轿,风光无限。上世纪60年代,她被改名为秀丽一路,以纪念救火英雄向秀丽,到了80年代,又改回本名恩宁路。恩宁路有着广州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是近代广州粤剧曲艺、武术医药、民间手工艺等传统文化传承遗迹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街区内遍布以骑楼、西关大屋、竹筒屋、民国洋房为特色的老街、深巷,保留了传统西关生活景象,是满载西关情的活体博物街。泰华楼、詹天佑故居、李小龙祖居等众多名人故居及文保单位亦是星罗棋布。
城市建设需要发展和更新,历史文化更需要传承和保护。如何平衡和融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这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保护、政策制度的支持保障、城建规划的设计安排,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从而有效提升城市魅力和吸引力。
在这方面,广州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完善立法、制度建设、科学规划,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顶层设计,统筹资源,协调需求,规范标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1982年,国务院批复将广州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9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公布施行。
——2014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批。
——2019年,《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监督管理与补助办法》印发实施。
——2020年,《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印发实施。
——2021年,《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
——2022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评估工作。
——2023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公布;《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公布施行。
新修订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补强与提升相结合,聚焦完善保护体系和管理机制,强化实施促进与保障,加强社会参与和历史文化系统全面展示。广州市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道,本次条例的修订有几大重点,一是确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彰显广州核心文化特色;二是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促进提升名城保护水平;三是协调名城保护和民生改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协调名城保护和建设发展,激活历史文化遗产使用价值和效益。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的出台意义重大,它响应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传统风貌建筑的业主和保护利用者的强烈诉求,填补了法律空白。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非国有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向市、区人民政府申请日常维护和修缮资金补助。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工作人员补充道。
广州目前认定公布的传统风貌建筑共有1291处,是除不可移动文物以外,最为量大面广的保护类建筑。《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立足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聚焦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完善传统风貌建筑修缮管理等制度规定,为保护利用好传统风貌建筑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40多年来,广州历史文化保护理念、保护范式从底线保护到保用结合,再到现在融入城乡发展,不断迭代升级,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修旧如旧 老街焕发新活力
说起恩宁路的更新改造,不得不提永庆坊。
永庆坊位于恩宁路以北、多宝路以南、宝华路以西、龙津西路以东,是广州市极具代表性的西关传统民俗风情街区,是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造前,永庆坊叫作永庆大街。彼时的永庆坊,建筑结构老旧,部分房屋损坏严重;单体建筑面积小,建筑密集,公共空间缺失;街道采光、通风、消防等环境条件较差。2015年,因该片区建筑整体风貌保留完整、居民较少,永庆坊被确定为恩宁路微改造试点项目,这也是广州的第一个旧城微改造项目。项目一期于201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二期于2020年12月25日全面开街。
永庆坊项目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微改造城市更新模式,由政府制定《永庆坊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永庆坊片区微改造社区业态控制导则》,采用BOT模式,公开招商引入万科集团负责改造、建设和运营,给予其一定年限经营权,期满后移交区政府,实现政府、居民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在项目启动前期,开展全覆盖上门征求民意、采纳民智。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现场公示、召开公众咨询委员会会议、上门沟通协调等多种形式,听取居民对设计方案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群众合理诉求,形成‘最大公约数’。荔湾区住建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了保护西关历史文化,延续街区的文化生态,永庆坊项目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在维持场地现状格局、肌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及保留修缮,整治、保护、活化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对建筑面貌和功能进行更新。在房屋修葺上基本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轮廓不变,强化岭南建筑整体风貌特色,保留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肌理特点,对新建的建筑注重新旧和谐结合。同时打通片区西侧的步行流线,形成两横两竖的井字形步行网络,改变原有单一出口的困局。在保存原有空间肌理的前提下,对部分建筑适当拆除和原址重建恢复,获得入口空间和较好的步行通道。对现存的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结构加固,沿袭传统工艺、修复传统元素,再现传统建筑风貌和西关生活场景。修缮后,利用场地举办公共文化活动,以点带面,激发片区活力。
永庆坊微改造之后,街区的整体品质都有较大提升,商业业态更加丰富。同时,通过科学的运营管理,使这里的卫生条件、居住环境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升,他们的房产价值也得到了增值。荔湾区更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永庆坊微改造不仅在于改善环境和功能,更是在于让其活化,为它注入生命力,与所在地文化有机结合。在业态分布方面,永庆坊划分东西两区,粤韵西区以文创特色、非遗传承、国粹文化、特色美食、老字号为主要内容,风尚东区则侧重国潮时尚、先锋文化。置身其中,能深切感受老城市与新活力的激烈碰撞。
2018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永庆坊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通过绣花功夫保护,恢复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同时,推进活化利用,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实现留人、留形、留神韵,在历史传承与文化延续中注入新动能。
2020年8月,永庆坊通过文旅部审核,正式挂牌国家4A级景区。同时,永庆坊联合市、区文化部门,邀请10位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力打造的广州首条非遗街区正式开市,广彩、广绣、珐琅、骨雕等多个非遗大师工作室陆续进驻。
法治保障 止纷解忧共和谐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活化利用,永庆坊的爆火出圈,让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成为广州声名鹊起的网红打卡地。
历史文化街区的焕新繁荣,促进了文化传承,提振了地方经济,带动了行业发展,丰富了消费业态。但同时,对当地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州市委政法委统筹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以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为牵引,以枫桥式工作法评选为抓手,培育永庆坊街区更新改造解纷法,全力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
荔湾区委政法委注重将辖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有机融入到基层社区治理全过程,在永庆坊片区基层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紧紧抓住中心运作、机制融合、品牌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多方共建、多维共治、多元共享,全面提升永庆坊片区平安建设水平,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新出彩。
据统计,恩宁路永庆坊在周末的日均客流达10万以上。2023年中秋节假期,景区加周边客流高达30万人,网红桥月亮桥附近,瞬时客流甚至可以达到1.8万人,公共安全风险高。
为了做好整个景区客流疏导管控和安保工作,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分局积极谋划、周密部署,不断完善应急应对措施,充分发挥群防共治力量。每逢节假日客流高峰,都会启动现场联勤指挥部,实时调动现场安保警力,实施客流四级管控措施,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在永庆坊景区,由于人流密集,小孩儿走丢的事情时有发生。荔湾公安采取天、地、人结合,对辖区内29个出入口和重点部位实施监控识别,依托安保警力、最小应急单元、永庆平安群防群治队伍等集群力量,指挥多点协同作战,必要时出动无人机空中巡航。2023年以来,协助找回走失人员80余起,为游客、居民提供了安心和谐的辖区环境。
荔湾区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安排法官下沉进驻到各街道的共享法庭,为街道社区民事纠纷化解提供程序引导和个案调解指导,对达成调解协议并需要赋予执行力的民事纠纷进行司法确认。同时承担法治宣传职能,为街道群众、企业提供菜单式法律知识供给,法院定期组织线下专题普法宣讲活动,群众也可以在线上选择参与区法院提供的培训讲座、庭审直播、庭审后以案释法等法律知识学习,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为平衡司法资源分布,荔湾区人民法院设立了永庆坊人民法庭,提升文旅消费纠纷化解水平,助力增强荔湾城市综合文化实力。
2023年4月30日,荔湾区司法局多宝司法所接到恩宁路十二甫新街12号住户反映,三线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十二甫新街12号后楼房墙角造成损害,要求施工方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房屋安全进行检测,并对损害进行赔偿补救。但施工方与住户方对损害和赔偿金额未能达成一致,遂向荔湾区多宝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委会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事发经过,厘清争议,通过住户方拍摄的照片、视频等证据材料,多次去纠纷现场找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明确各自的责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双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经多次现场调解、电话调解协商,双方分歧逐渐缩小,最后施工方愿意出具检测报告,并赔偿损失、修补挖开的墙角地基。
矛盾纠纷无小事,看似简单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
荔湾区司法局多宝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法院、司法、公安、侨联、人社、文化旅游、工会及街道社区资源,吸纳法官、公证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归国华侨、侨眷等加入调解员队伍,建立一站式永庆坊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纵向健全完善街道、社区两级调解委员会,横向联系行业性调解室、专业市场调解室、专家级调解团队,构建大调解格局。立足多宝地区侨房、侨眷多和永庆坊景区的特点,首创法院+司法+侨联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由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侨联共同组成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开通调解室与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视频对接系统,进行线上调解;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及快速立案绿色通道,调解不成的,引导走专业诉讼渠道,确保有关案件快速审理、快速执行。同时,与区、街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对接,及时获悉辖区纠纷信息情况,开展联动联调,实现居民、商户、游客等矛盾纠纷化解只跑一站只跑一次。
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组织各级调委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建立纠纷日报告制度,注重源头治理,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开展涉工资支付等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及时掌握纠纷苗头,主动介入,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针对永庆坊微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住户房屋开裂、渗水、积水等遗留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司法所、社区、开发商召开联席会议,一起研讨解决方案,对登记造册的纠纷个案逐件化解。
永庆坊在改造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模式,首创‘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作为公众参与议事平台,建立民意收集、汇聚和协商共治机制,破解城市更新难题。荔湾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谈道,共同缔造委员会的组成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等。在永庆坊改造更新过程中,组织入户收集居民诉求,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充分协商,有效解决分歧、化解矛盾、形成共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居民有问题直接可以在家门口解决,提高办事效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以绣花功夫做精做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同样需要用绣花功夫做深做实。如此,才能使历史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文明得以完美的延续。
入夜,恩宁路上华灯初上,街巷里仍旧是熙熙攘攘,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骑楼下几位老街坊围坐一旁,悠闲地吹水聊天。此刻,历史与现实似乎不再分明,旧时光与新时代相互交织、融合。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