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熟人靠真诚靠特色广州社区小生意出圈盘出大门道(广州社区群)
以真诚待人,才能有长久的生意。
反正不卖贵价的东西,街坊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卖什么。
此处有爱,顾客也就喜欢光顾了。
位于中山六路一隅的旧南海县社区,有近60家社区小店;人气顶流天河六运小区,单单咖啡店便有60家,其他吃的、拍的、逛的复古新潮店更远超百家……在广州,社区小店无处不在。而在当今的创业环境中,社区小店也越发受到年轻创业者青睐,各种类型的小店遍地开花。近日,新快报记者深入走访广州各大社区,探秘一些经营了二三十年的小店,如何在小生意中出圈,有生意,赚到钱。
■颜值越高,生意越好。这是旧南海县社区连阳台、窗户都装饰起来的社区小店。
■六运小区内,小店林立。 ■六运小区内,小店林立。
关键词1
刚需小店
高频低价 拥抱熟人流量池
有人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购瓦解了熟人经济。不过,在广州社区里,依靠熟人流量池,经营了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小店为数不少。尤其在广州老社区里,几乎都有那么几家历史悠久的小店。从日用杂货铺、蔬菜水果店、早餐店到洗衣店、理发店……这些契合居民刚需的社区小店,悄然藏身于社区某个角落,早已融入周边居民的生活,并与之有机共生。
真诚待人,理发店开店25年只加价了5元
一开始做的时候,理发15元。十几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是:理发20元,理发+洗头30元。徐师傅的理发店在黄埔红山街道的广东火电小区,没有名字,却已经营了25年。员工就是我和老婆,一个负责理发,一个负责洗头。徐师傅从事理发工作大半辈子,他谦虚自言没有太高超的剪发技术,他的底气来自手里的一副明牌,前来剪发的都是老熟人,基本不用沟通,坐下来就剪。徐师傅坦言,这家理发店养活了自己一家。
在寸土寸金的天河,也有这样一家理发店藏于德欣小区,开了将近9年。老板被大家亲切喊成大姐,她给顾客洗发,再请一名理发师,刚开业时洗剪吹40元,现在是45元,因为房租涨了,所以才涨了5元。相邻繁华街道的发型店换了一批又一批,这家小小的理发店仍在那里。老板大姐告诉新快报记者,顾客也都是左邻右里,以真诚待人,才能有长久的生意。
有意思的是,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这样的小理发店在各大社区中,往往都是最长久的存在。
▲番禺洛溪社区某小区里的老何杂货铺,居民需要什么就卖什么。
有时保本出售,不为赚钱,只为联络感情
彩姐在番禺洛溪新城附近小区的洗衣店经营了22年,除了春节那几天假期,其他时间,彩姐都是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洗衣店里。除了洗衣服,彩姐也揽接改衣业务。因为做的也是小区邻里街坊的生意,价格自然比临街的洗衣店便宜。老何的杂货铺也在洛溪社区的老小区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店铺最里面售卖小五金、饮料、纸巾等货品,入口处则是鸡蛋以及应季蔬果。老何告诉新快报记者,基本都是他和老伴轮流看铺,反正不卖贵价的东西,街坊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卖什么。
菊姐的美容店位于南浦某小区,也是依靠熟人圈子高频和低价模式的复购而生存,3个员工加上菊姐,虽然客人不算爆棚,但是一天下来也是够忙的。除了刚开店那会儿,现在基本可以小赚,比我之前从事舞蹈工作更稳定。美容店做了五六年,菊姐没想过扩张了,服务好长期客户就够了,因为很多都成为朋友了。
在荔湾区龙津西路的一家零食店,已开业二十多年了。店主赵伯经营很有自己的一套,每周六日两天,他进行鸡蛋促销,价格比其他店铺便宜2角钱,基本就是保本出售,不为赚钱,只为惠及街坊,联络联络感情。而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假日,赵伯会根据老熟客的不同喜好,赠送芝麻酱、巧克力、小瓶白酒等。
关键词2
特色小店
选品有道 特色零售赢人心
新快报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除了刚需小店之外,特色小店在社区类商业中也占据一席之地。凭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选品之道,这些情怀与出品兼有的特色小店,拥有自己忠实的顾客群体。
位于天河六运小区的幸福交换商店。
交换幸福,让旧物实现二次生命
在天河区六运小区,幸福交换商店已经存在了12年。这是广州首家闲物交换店,比闲鱼二手交易网站还早了两年。小店面积不足30平方米,店内商品却琳琅满目,铁壶、花瓶、首饰、老相机……这些物品有很多是老板天南海北旅行淘回来的,有一些是客人的收藏品放在店里寄售,还有一些是交换得来的。在这里,顾客可以花钱购买,也可以拿物品来交换,老板会根据物品估价,顾客可以在店里选择价值相当的物品带走。
老板张能是一名85后,一直以来,小店以微利来维持着,而张能不愿意关掉小店,是出于情感上的不舍。张能喜欢和老物件打交道,他觉得交换旧物的过程特别有趣,来交换物品的主人经常会讲起背后的故事,这可让旧物实现第二次生命,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也喜欢在这个过程交朋友。小店做了10多年,社区里的街坊也成了小店的顾客和老朋友。另外,小店对他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因为小店,他与妻子结缘。
■位于泮塘五约的小店相思李舍,经营的是特色礼品。
静候有缘人,山高水远为你而来
藏身在荔湾区泮塘五约直街的相思李舍是一家礼品小店,如今已走过四年了。店前是老板精心打造的小院子,种着花花草草,还有一棵枫树。店里的物件都是老板强哥二十多年来前往各国旅行时一件件淘回来的。
强哥告诉记者,以前他从事外贸生意,走过很多国家,喜欢在旅行时购买各种让他心动的物品。2020年,他决心开一家小店,将自己所收藏的物品展现出来,让它们邂逅有缘人,开箱的感觉很好,因为我以前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看它们。
当强哥把爱好变成了一间实体店,他常常不知道怎么给物品定价。他认为,这间小店不是普通的商店,是顾客对他审美和人生观的认可。在这家店里,我们会遇到喜好相同的人,会有交流,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开一家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我卖东西相当于交朋友,不是为了销售而去销售。
出家门两三步,偶遇农产品丰收节
家住在天河区东晖花园的刘先生,在小区临街处开了一家特色便利店。商店专门开辟了一个大大的土特产专柜,除了荔枝干、农家腊肠、番薯干、蜂蜜等从化特产,还不时出现南沙、增城等地土特产,虽然杂,但以特统一,周边的居民经过,习惯要问一句,又有什么特产啊?刘先生介绍道,每逢荔枝、龙眼、柿子、新米上市,都要在档口举办丰收节。他更会将店铺装潢一番——在档口前摆两篓新穗谷,还插着一把把金黄的稻穗,两个丰收的大字赫然在目。
因为生意好,刘先生把旁边的店都租了下来。虽然租金成本贵了,但刘先生信心满满,几年的经营,他不仅积累了人客,还满载了经验:进店寻求避雨的、问路的、想找厕所应急的,刘先生都毫不吝啬给予便利。他还在门口安装免费信息发布栏,发布房屋租赁、保姆介绍、旧物转手等信息;还安装了一个电热开水桶,路人可以免费饮用热水。不时有环卫工、快递哥经过,也喜欢在这歇歇脚。此处有爱,顾客也就喜欢光顾了。这是刘先生经营小店多年的最大心得。
■越秀区六榕街将小林漫画引入社区小店。
年轻人的社区小店生意经
单一服务风险太大 叠加多元服务才是王道
如何避免‘关门大吉’,这是第一考虑;如何能‘持续开门’,这是第二考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受访中,多名加入社区小店创业大军的年轻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求生中不断创新。他们纷纷表示,单一服务风险太大,叠加更多元的服务或项目,才是生存王道。
主业先行,其他跟上
太累了,有时连续几天都睡三五小时。节假日放假?一年到头有两天连休都是奢侈了。90后小黄在洛浦居经营一家菜鸟驿站,接收、整理货件,入库、出库,忙得一头烟。熟悉的街坊看小黄忙不过来,会自己取件。有时得空了,还在驿站里喝茶聊天。这里无疑是小区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小黄深谙此道,将凝聚的人气利用得很彻底——除了快递主业,夏天售卖雪糕、冷饮;平时进货的则是饼干、小玩具等各色零食,生意很好,卖得很快。
最近一段时间,小黄还与有志于发展个人副业的丹丹联手,借力线下人气,运营某线上平台的有机食品。先试水吧。引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黄再三跟记者强调,主要精力还是要摆在主营业务上,只有做好了邮件的工作,才能有其他的发展,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叠加服务,分摊风险
唐女士的茶叶店在荔湾区永庆坊街区,随着互联网线上服务的发达,实体店生意大不如前。为此,唐女士对茶叶店进行了改造,开发了红棉茶、素馨花茶等新品,也打造了围炉煮烤茶的新业务,开设茶叶+茶室的空间,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的茶饮模式。在唐女士看来,以文创力+场景+内容运营的方式,增加了小店的收入,使之得以继续存在。
80后恺华,辞去了外贸公司的工作,回到番禺市桥一老小区开了家临街铺位。这里住的人基本都会到这里,只要我出品好,价格实惠,养家糊口应该不难吧。恺华开店的想法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妻子小荷的同意,她认为开店太冒险了。后来她想出了一个绝招,我在楼下卖牛杂,她在楼上阁楼开展家政服务,一店两用,风险大大降低。对于这个集合店,夫妻俩都很满意。恺华先后前往鹤山、茂名以及广州多地的牛杂店取经,加之又有做了牛杂店多年的妻姐护航,开业半年,恺华的牛杂店回本了。而妻子小荷,这些年陆续考取了家政相关的证件,凭借之前做保险的经验,家政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那些准备退场或已退场的店主们
有人苦撑着 有人不言悔
相较繁华商业区的高租金和高运营成本,社区店的成本相对较低。不过即便如此,不少社区新店也逃不过半年之痒。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店主们的心声。
一直以来为兴趣苦苦支撑
翁小姐的艾灸养生店开在天河骏景花园,2012年至今已经营12年了。艾灸店不大,只有三张床位。这么多年来,服务过的客户大约一千了,如今长期复购的也有两三百。听起来是不错的销售数据,然而,12年来投入过百万元,至今未回本,平时的营业额只够支付人工成本。
翁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她有一份相对自由的主业,当初艾灸店是为了兴趣而开,一直以来也为兴趣苦苦支撑。她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经营不善,曾经很努力去经营,但是因为主业精力的牵扯,副业投入就不足。雇员又不稳定,导致客户也不断流失。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铺租太贵了。她透露,骏景花园的铺租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而她的艾灸店在小区比较偏僻的角落,也要每个月五千元租金。
有想法的时候还是得去做
古古是一个文青,主业摄影。三年前,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海珠区礼岗路一小区里搞起了咖啡小店。与此同时,他的另外两位老友,阿昆和小卢,也在同一间店铺里做起了纸艺工作室和皮艺手作室。上下两层的店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空间,氛围却很是融洽。
一开始也是高朋满座,朋友们纷纷前来做客。日子久了,熟客也就剩下小区里面的居民。单就古古的咖啡店来说,开店三年,却基本没赚钱,一开始营业那段时间内,每个月还亏两三千元。最终,三个老友不约而同选择撤场——古古继续他的摄影工作,阿昆把工作室搬到自己的家了,小卢去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后悔吗?古古很认真回应,都是成年人了,有什么好后悔的呢?三年前,想做的事情做出来了,过程收获良多,这个小店,塞下了我们三个人的梦想。当初我们也不是为了做生意赚钱,做人嘛,有想法的时候还是得去做。最后复盘的时候,古古总结,失败的因素有很多。未来有机会的话,他还是会尝试再开一家咖啡小店,但是可能会把之前所有的东西都推翻。
■农林下路社区小店前摆放了旧式汽车装置。
支招
养家又养梦
社区小店如何两全
在社区开店,有人为糊口,有人为情怀;有人长久经营了二三十年,有人开了三个月被迫停摆。长久经营好一家社区小店有哪些秘诀?社区小店如何才能养家又养梦?
【店主说】
这是一个需要深耕的行业
谈及经营社区小店的秘诀,强哥建议,如果年轻人没有启动资金,没有社会经验,贸然去开店是不对的,要去社会上历练和学习后,知道自己应该走怎样的路,如果冲动就开店,则要有承受亏本的心理准备。
翁小姐认为,虽然是小小一家店,要考量的东西却很多,包括目标人群、店铺租金、人口密度以及交通状况等。对于资金有限的创业者,盲目一头扎进去,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古古以过来人的身份,寄语期望在社区创业的年轻人,心态不能浮躁,产品和服务要到位,情感链接要做好。虽然赚钱不容易,但是慢慢来,肯定是可以做好的。他更奉劝急需赚钱养家的小伙伴,不要轻易尝试做社区小店,越急越容易退场,这是一个需要深耕的行业,不断试错,不断调整,才有长久活下去的可能。
【专家说】
走量+高性价比+独特服务
宏观经济专家李泽江认为,社区小店做的就是熟人生意,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深耕社区小店,不是因为小店能赚大钱,而在于社区小店独特的吸引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顺便把自己养活了。社区小店同步满足了人们的情绪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他认为,社区小店不仅仅是发生交易的地方,而是一个社交媒介,能重构人际关系,很多小店都是社区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大家互相聊天打趣。从这方面来说,小店就是人和人之间的链接,这也是它的社会价值。
对于广州社区小店目前的生存状况,李泽江认为,竞争无疑是激烈的,大商场铺虽然成本高,但人流量、消费人群等可量化的数据更多;运营社区小店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要考量的要素更为复杂和随机,没有相关数据作参考的话,倒闭的可能性就很大。
谈及未来社区小店的发展方向,李泽江说,两类小店活下去的概率比较大:一是刚需,高频,低价,也就是走量,靠性价比。二是创新性,独特服务,高利润,一定要避免同质化和千篇一律,才能吸引人。
五类社区小店易普及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胡刚则认为,小生意里有大乾坤,要致广大而尽精微。胡刚介绍了五类普及型的社区小店:社区便利店、快递代收点、家政服务、面包烘焙店、宠物寄养服务,这些小店经营方式具有低投入、低风险的优势,非常适合资金有限的人士创业。在胡刚看来,经营好一家社区小店,一要更优质,即提高开店标准;二是要更贴身,即围绕顾客生活点;三是更方便,即提高店面效率。
长期从事社区经济研究的黄恩徳先生则从人货场三个角度,介绍了社区小店的成功要素。他认为,选址很重要,一定要成为居民生活线中的一个必经环节,融入他们生活消费的场景中;店铺的颜值也要讲究;除了主业丰富和具有特色,还要有增值服务。当然,更重要的是,经营要有温度,用人情味赢得顾客。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文图: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谢源源 梁燕芬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