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醒狮、广绣…广州12项非遗项目即将晋升省级非遗

2025-01-14 19:39:01 投稿人 : admin 围观 :4 次
饮茶、醒狮、广绣…广州12项非遗项目即将晋升省级非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陈浩图/通讯员提供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有新入选项目42项,扩展项目73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其中,广州市共有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公示名单,包括:客家山歌(广州客家山歌)、狮舞(广州醒狮)、鲤鱼舞(从化水族舞)、粤绣(广绣)、中式服饰制作技艺(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广式腊味制作技艺、凉果制作技艺(广式凉果制作技艺)、中医诊疗法(肌骨同治疗法)、针灸(岭南飞针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二天油制作技艺)、广府饮茶习俗、端午节(车陂龙舟景)。

据介绍,自2021年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广州进一步加强该市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推动了非遗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

广州入选公示名单的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有何特点?且看——

一、客家山歌(广州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间歌曲,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是民歌中独立的一支。

客家山歌伴随客家民系的形成而演进,赋、比、兴手法可溯源至十五国风,歌词近似竹枝词,受到江南吴音的影响。

明代就有客家人从粤东北辗转来穗,客家山歌也随之而来开始传唱于羊城,并融入广府文化特色。客家山歌在广州的越秀区、天河区、花都区、黄埔区、增城区以及从化区都有传唱。

二、狮舞(广州醒狮)

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现流行于广东、广西,并流传至东南亚及华人聚居地区。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可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

文狮表现温顺而和善,武狮表现勇猛而刚烈,少狮即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技巧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

三、鲤鱼舞(从化水族舞)

水族舞是从化区温泉镇草塘社流传的民间舞蹈。草塘社多处地方辟有水塘,农民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发组织队伍表演以鱼虾蟹蚌为主体的水族舞。

水族舞色彩丰富,形式多样,以往常被邻村相邀作祈求喜庆吉利、福运到来的活动,现作为群众性文娱活动,常于春节、元宵节及庆祝集会组队表演。水族舞在当地流传200余年,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深受人民喜爱。

四、粤绣(广绣)

广绣指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为四大名绣之一。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了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是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自明清以来,随着广州国际贸易地位的上升,广绣制品大量外销。

广绣品种齐全,按刺绣材料分,主要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类。

广绣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讲究刺绣的针法技术;题材广泛,尤其擅长表现岭南风物,如荔枝、红棉、百鸟等;色彩丰富,构图饱满,装饰性强。

五、中式服饰制作技艺(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是运用广绣的金银线绣法手工制作婚嫁裙褂的技艺。明正德年间广州已有用钉金绣制作衣裙;清代,钉金绣逐步由宫廷贡品转向民间婚嫁裙褂。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包括钉金绣和裙褂制作两部分。整套裙褂一般由九幅不同部位的绣片组成,构图题材多样,多以龙凤为主,衬以石榴花、祥云、鲤鱼等吉祥图案。

六、广式腊味制作技艺

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以外形美观,色泽光润、香醇芳厚、味鲜可口、皮薄脆而甘甜、耐于储存的特点而深受大众的喜爱。

广式腊味制作工艺相当严格:猪肉选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选用纯正的玫瑰露酒,严格控制灌得行(满)、斟得匀、绑得紧。

七、凉果制作技艺(广式凉果制作技艺)

广式凉果是以各种鲜果为主要原料的甘草凉制品。清道光年间,广州已形成凉果酱料经营行业。

广式凉果经过浸泡、蒸煮、发酵和晾晒就可制成,分为干制与湿制两种方式。制成后的凉果一般保持原果整体,表面较干或呈盐霜状。

八、中医诊疗法(肌骨同治疗法)

肌骨同治疗法是岭南中医群体在诊治肌骨疾病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法,是岭南中医骨伤流派的重要分支。

该疗法源于中医传统骨伤手法,由民国时期岭南骨伤科代表人物何竹林萌芽奠基、邓晋丰传承发展,由许学猛全面、系统总结完善,现已传至第五代传人。

肌骨同治疗法以骨筋肉并重理论为指导,重视骨骼、关节诊疗的同时注重患部周边筋肉组织的防治,强调要及早开展肌骨同治整体治疗,形成了三位动正整脊手法、肌骨同治锻炼功法和内外兼治三方面的核心内容。

九、针灸(岭南飞针疗法)

岭南飞针疗法以理、法、方、术四大组成要素为依据,强调了针灸的整体观念,以打通任督二脉为治法,传承并发展出三种特色针刺手法,着重于手指的挫力、手指的弹力、手腕的翻转力、手臂的挥动力。

其中手腕的翻转力为其精要,飞针时使用极具特色的翻腕旋转手法把针快速无痛地刺进身体治疗部位,达到浅刺调气,打通任督,理畅三焦的目的。

大量临床病例证明,岭南飞针疗法针对三瘫证(小儿脑瘫、中风偏瘫、面瘫)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十、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二天油制作技艺)

二天油由韦少伯于1915年创制,其名源于《幼学琼林》里的感救死之恩曰再造;颂再生之德曰二天。

二天油成品是棕红色澄清液体,棕中透红,有薄荷香气,余香持久;适用于蚊虫叮咬、伤风感冒、舟车晕眩或中暑腹痛等症状,具有消肿止痒、提神醒脑、祛湿止痛等功用。

白云山星群二天油在保留岭南黑油古法炮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二天油质量标准、更新制备工艺等措施,保证黑油古法工艺过程及其效用的最大还原,整体提升了产品质量水平,体现了传统中药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

十一、广府饮茶习俗

广府饮茶习俗,是指产生、发展并流行于广州地区,并辐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海外广府文化区的一系列以饮早茶为核心的生活习俗。随着清咸丰同治年间,现代茶楼前身一厘馆二厘馆的出现,广府饮茶习俗渐成风气。人们上茶楼饮茶,配以点心,丰则美点香糕,简则一盅两件。

目前广州茶楼业十分兴盛,有名的茶楼有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泮溪酒家等,广式茶点十分精美,品种达上千种。此外,还形成问位点茶、斟茶礼节、行叩茶礼、揭盖续水、点心单盖印等茶礼及习俗。

广府饮茶习俗在我国饮食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是广府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十二、端午节(车陂龙舟景)

扒龙舟是一种与端午节相联系的传统水乡民俗。明清时,广东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已很普遍。199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把端午节定为龙舟节。

目前,民间传统的扒龙舟活动主要在广州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区、增城区、黄埔区等地流传。

广州扒龙舟习俗(每年农历四月至五月期间)主要包括有起龙、采青、趁景、斗标、吃龙船饭、送龙等,龙舟用柚木或坤甸木造成,长约20-30米,包括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鼓、彩旗、罗伞等。广州扒龙舟有着强烈的宗族色彩,贯穿着龙崇拜和北帝信俗,特色鲜明。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绍杰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