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初中偷偷组织小升初神秘考?(小升初多少分能上一中)
每当升学季来临,特定的家长圈子便暗流涌动。听说同年龄段别的孩子参加SMK,上海五年级学生家长周欣焦虑不安。
所谓SMK,是神秘考的缩写。据家长和机构的说辞,这是部分初中为选拔优质生源而秘密组织的考试。
2019年6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针对义务教育,意见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这场不为大众熟知的考试潜藏于暗处。
在某社交平台上输入神秘考,虽会弹出中小学生招生以教育部门公告为准,切勿轻信‘密考’等预录取违规活动的温馨提示,但与之相关的讨论并不少。
在这些消息里,SMK像是一条通向名校的密道,拿到了入场券,孩子就多一分踏入名校的希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紧紧箍住家长,驱使他们踏入这一隐蔽空间。
神秘的考试
起初,看到这样陌生的缩写,周欣一头雾水。社交平台上,与小升初相关的帖子铺天盖地。不少帖子夹杂着意义不明的字母缩写,SMK是其中一个。四处打听,她才发现这是一条隐秘的升学路径,心里又惊又喜。
在周欣心中,当地中学有着梯队排名。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更好一点的学校接受教育,可孩子作为摇号一代,入学命运似乎不全然由她掌握。
今年3月28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4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政策与2023年保持总体一致,体现便民服务、不挑生源、促进优质均衡的导向。
《实施意见》指出,公办学校招生方面,按照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实施均衡招班。民办学校招生方面,家长可填报一志愿和调剂志愿,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全部录取;否则,各区使用电脑摇号。摇中可以顺利入学,摇号失败则按照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入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小学报名入学流程
这是家长们熟知的升学方式。但部分家长察觉,有的顶尖初中在水面之下以各种方式掐尖选苗,SMK便是其中一种。
SMK的选拔形式隐蔽。据悉,此类考试针对五年级学生进行,考试内容包含语数英三科。家长通常是突然接到电话,被通知时间和地点,有时甚至只提前一天乃至半天通知,打家长和学生一个措手不及。
参加考试后,就像踏入信息黑洞。只有成功通过考试的学生,后续会接到通知,而那些没能通过的孩子则不会收到任何反馈,全然不知考试是否已出结果。于是,在孩子参加了几场考试后,家长便只能被动地等待电话铃响。
有家长发帖称,孩子参加考试后,苦等一周音信全无,直到听说有人被通知上岸,她才意识到没希望了。还有家长在两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期待着电话铃声,哪怕群里一句注意等电话的提醒,都让她紧绷神经敏感数日,而最终也没等来期待的来电。部分家长甚至连孩子参加的SMK由哪所学校组织的都不能确定。
上海某教培机构提供的上岸学生的简历
纵使接到电话,许多家长也不敢轻易放松警惕。一位五年级家长向南风窗解释,即便现在达成录取意向,也是不能说的。要到9月开学才算敲定。他们不愿过多透露,担心一不留神,影响了整一届的录取。有博主分享了相同的观点,提醒家长们拿到了offer,也不要声张,所有口头上的承诺都是可以不作数的。
按照上海现行政策,原则上小升初严禁以面试、测评等名义进行生源选拔。因此,SMK这类选拔考试隐匿于水下,并不向所有学生和家长公开。上海这个圈子太小了,我们做教育就能拿到一手信息,但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华永国际教育的万老师对南风窗说。
与小升初相关的词汇更是形成有门槛的黑话壁垒。比如,投QS,即投情书,实则是向心仪的学校投递简历;上岸或拿到船票,意味着摇号前就提前择校成功,拿到学校录取通知书;裸投则是指家长不依赖机构,自行帮孩子投递简历。此外,还有各类学校和教培机构的名字缩写,等等。一些帖子里可能同时出现多个这样的黑话,零基础的门外汉往往难以迅速理解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
不过,一旦破圈,消息又会像雪花般纷杂袭来。就如周欣听闻SMK后,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不少群组,有机构创办的择校群,也有自称家长创办的情报群、升学交流群。她试图从这些只言片语和加密帖子里,拼凑出SMK的全貌。
可是,这些信息未知而又极具不确定性。在社交平台和群组里,一会儿某培训机构暗示手握内部名额,一会儿又有人爆料某校的考试时间,她说不清这些信息的真假。
千层套路
通常而言,只有足够出众的学生,配上信息渠道广的家长,才能尽可能多且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及渠道。
万老师同样是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目前,她的孩子参加了三次SMK,其中两次为机构内部筛选,一次是学校组织的,也就是老师通知的。
她表示,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自己想拿到考试机会并不难。坦白说,没有证书也能拿门票,花钱找关系也可以去参加SMK。她说。
在这条赛道上,情报的获取至关重要。而家长获取信息与机会的渠道,常常指向各类抱团取暖的群组,以及不少群组的创建者——教培机构。
家长抱团取暖的群组
南风窗记者向不同机构咨询SMK,大多都宣称自己有推荐SMK的机会。
上海某教育机构戚老师熟练地应对前来打探消息的家长。她向以家长身份前来的南风窗记者介绍道,参加SMK的渠道主要分为机构推优和学校自主(举办)SMK两种。其中,每年机构推优比例占比80%,学校自主占比20%左右。
她透露,自家机构与上海多所民办、公办初中均有长期合作,浦东浦西一二三梯队(合作的学校)到今年有16个了,还在增加中。与之合作的学校均有SMK机会,因为都在水面下,所以只有有渠道的家长才会知道。
若想以该机构推优参加SMK,得先通过机构组织的内测。达到内测分数线后,再花钱参加集训班,进而被推荐去参加考试。今年,该机构的集训班总计8次课,费用为3200元。
要是没通过内测或没能成功上岸也没关系,她介绍,可以再报其他班型,应对下一次内测及其他接触好初中的渠道。
也有教培机构宣称提供择校签约服务。另一教培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风窗,有的学校择校需要考试,也就是单独SMK,通过了才能签约。当记者想进一步了解时,对方就发来了一个号称是校长的账号,让约1V1电话咨询——收费2000元/小时。
这位周校长在朋友圈自诩为上海现仍带长期班最好的数学老师。除了咨询,他还提供看简历服务——每份800元,仅提供修改建议,不包含美工、制作等其他服务。
周校长朋友圈截图
若想从机构那获取SMK机会,大多都得掏钱。部分机构还会收取考位费,数额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
上海一教育博主麦骏发帖称,有的机构不仅收考试费,还根据考试结果进行分类——考得不好的,卖课程;考得好的,卖赞助费,只有缴纳赞助费才能上岸。
若不依托机构参加SMK,家长也可以自行投递简历。简历入选后会临时收到考试通知,戚老师说。
而自行投简历同样大有门道。一方面,家长得摸清简历线上线下的投递方式;另一方面,从各个渠道搜罗来的消息真假难辨,甚至早已过时。方老师表示,有时候,家长们在网上看到某校开放报名的消息,去寻找投递渠道,实际上网站已经关闭。
投递出的简历又时常没有回音。很多孩子都失败在了投简历这一环,连最后的入场券都没有拿到,某机构老师对南风窗说。因此,有的机构催生了基于信息差的帮投简历服务。
该老师所在机构主要提供国际教育相关的指导规划。同时,提供8万一年的办学服务套餐,除了教育管家、八种国内竞赛保录服务外,还承诺至少给予一次SMK机会,并协助家长制作、投递简历。
某机构的办学服务
这名老师表示,在学生满足小托福850(分),和数学AMC8的(全球排名前)5%或1%这个最基础条件后,机构会帮做一些竞赛‘水证’,用来制作简历,锦上添花,让简历跳出来。
不少人从中捕捉到商机。也有家长发现,一些教育公众号前身居然是房产中介。时而,周欣会感觉SMK好像也没这么神秘,家长和孩子更像是一大片韭菜地。
分数竞赛
有的家长为求稳妥,做足多手准备,既独自投简历给心仪学校,又寄希望于机构推荐,甚至不惜花上千上万元,让孩子在两个以上的机构报班。班报多了,孩子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去上课,但家长们仍愿意砸钱占坑,只为抢占先机。
事实上,学生的能力才是真正定胜负的关键。这些筛选还是要看孩子成绩的,万老师说。而机构口中的最基础条件,实际上并不容易达到。
比如AMC8数学竞赛,这是美国数学协会(Mathematics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MAA)主办的一项针对八年级及以下学生的数学测试,要求考生年龄在考试当天不超过14.5岁。
2022年AMC8数学竞赛参赛学生nianji和性别平均分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生涌入这条赛道,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据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不少四年级以下的低龄学生也在尝试这一赛道。
当年成绩数据表明,3231名参赛的五年级学生中,平均分数仅为8.98分。在满分25分的考试中,若想获得全球排名前5%的HR全球优秀奖,成绩需达到19分以上,而要获得排名前1%的DHR全球卓越奖,则要考到22分以上。
近几年的分数线也大致相仿。去年,万老师四年级的女儿参加AMC8考了21分,恰好获得全球前1%的奖项。如果说凭实力进去的,AMC8前5%是最低门槛。她说,上海这边学习压力还挺大,其实像她学的小托福都已经有中考难度了。
2022年AMC8数学竞赛分数报告
不少机构也推销着超前学习的班型。如戚老师所在机构面向五年级在读生推出的四校数学班,规划在初一结束学完初中四年的内容。另有,有机会进入数学营的预备复兴班,如果能通过最后的测试,那么就能在初二的时候直接进入高中学习,也就不用为中考担忧了。
若想叩开机构和家长口中顶流学校和班级的大门,这些五年级的孩子不仅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得奖项,更要拼命超前、超纲学习,以应对严苛的考试。
今年这批(SMK)数学以小奥为主,深度比较深,英语是考到初三一模的难度,戚老师透露。另一教育机构老师同样表示,SMK竞争太激烈了,即使考上牛校,也不是终点。
这场升学竞争中,最辛苦的当属孩子。麦骏了解到,一些孩子每周奔波于几个场次的考试,每次都花2个小时以上,去做各种各样不知道谁出的题目。甚至,为了不错过考试,有些孩子还带病参加。
只是,在这场超前学习的分数竞赛里,大多数孩子都只能陪跑。
许多家长也心知肚明。家长们在群里输出着焦虑,他们知道,能上岸的终究是极少数,但总觉得不为娃尽份力过意不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来源:南风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