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理想、极氪斗秀广州车展,智驾新宠引领新一轮军备竞赛
对于本届广州车展观众而言,端到端,无疑是本届车展被提起频率最高的词。特别是涉及高级辅助驾驶功能时,仿佛没有端到端技术,已经无法在日新月异的智能汽车市场立足。
据悉,端到端是来自深度学习中的概念,英文为End—to—End(E2E),指通过一个AI模型,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输出最终结果。应用到智能驾驶领域,意味着只需要一个模型,就能把视觉与雷达等传感器收集到的感知信息,转换为车辆在道路行驶中的决策。其最大优势是减少模块间信息传递损失,提高智驾能力上限。
从智驾系统迭代历程不难看出,精简智驾系统的整体流程,一直是行业努力的主要方向。在2017年之前,智能驾驶系统需要9个模块,仅感知环节就要有3个,分别负责检测、目标跟踪和融合数据。如今,我们所更为熟知的智驾系统,则仅仅是由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模块来运行,短短几年时间,智驾系统便从9个模块精简为三大模块再到如今的端到端一个模型解决,车企的新一轮技术军备竞赛也由此展开。
智驾新宠引来一众车企竞逐
用智驾从业者的话来说,今年智驾技术的迭代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家家都喊端到端。随着端到端上车如火如荼,一众车企纷纷喊出全球唯二、国内首家的口号,以此证明自家技术更为突出。
从去年8月特斯拉 FSD V12 版本问世成为首家量产端到端架构的车企,为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端到端技术就能迅速成为行业内最为炙手可热的智驾新宠,车企纷纷竞逐这样一条智驾垂直赛道?火爆风口的背后,从智驾行业的市场规模不难窥见一二。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全球及自动驾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89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30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的分析师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3832亿元。
与持续扩张市场规模紧密相连的,是当今用户对于智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各大旗舰车型加码堆料的背景下,15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如果没有L2级别智驾系统上车,似乎在市场没有了竞争力。
而随着智驾体验的普及,消费者的胃口也越发挑剔。尽管当下的智驾系统在车道保持、前车跟随等相对常态化的驾驶任务上表现不错,但在复杂的驾驶任务面前,其天花板显而易见。众多号称遥遥领先的城市高阶智驾功能,在汇入快速路、通过大型路口等复杂情况下,依然会有机械感和决策困难,甚至多数情况需要临时人工干预不然就直接在马路中央宕机。
也正因如此,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车企竞争护城河,车企需要用技术实力来证明自家的智驾体验是摆脱了同质化,进而通过产品力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本届车展智己L4级Robotaxi首秀。
具体到本届车展各家的技术展示,极氪首发全栈自研浩瀚智驾2.0面向高阶智驾的端到端Plus架构,在端到端大模型上,引入了极氪首创的数字先觉网络。理想则发布基于端到端+VLM的车位到车位功能,今年11月底全量AD Max用户都可以享受到车位到车位的有监督智能驾驶。小米汽车同样宣布今年12月小米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将开启先锋版推送。
梳理此次各大品牌在广州车展对于自家端到端技术的介绍不难发现,先觉能力、拟人驾驶、车位到车位成为车企布局的共同点。先觉能力主要聚焦及时察觉并躲避如鬼探头这类危险突发状况,拟人驾驶则侧重在刹车、启动等细节上更加人性化,让智驾体验更加丝滑。
雷军在车展发布会上讲解小米汽车端到端智能驾驶场景。
端到端考验算法、数据等大量投入
与此同时,随着一众车企的持续加码,端到端智驾这个曾经的细分垂类技术赛道也显得越发拥挤。如何辨别谁是真功夫谁在蹭热点,同样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端到端技术的核心优势除了AI赋能,智驾系统的一体化闭环同样至关重要。作为端到端技术的核心优势之一,整合能力无疑至关重要,通过将感知、预测、规划这些原本分开的流程,整合为统一的大模型并进行全部计算,去掉了信息在不同模块之间传递这一过程,误差和延迟都大大减少。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端到端需要海量高质量数据投喂模型训练。与大语言模型可以在互联网上爬取海量文字数据用于训练不同,端到端智驾需要的视频数据获取成本和难度极高。以特斯拉为例,目前其FSD累计学习的人类驾驶视频片段超过2000万个,而这一规模的数据仅采集成本就需要50亿元至80亿元。
另一方面,端到端模型意味着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驾硬件需要更深度的协同,并根据对应的大模型来进行适配。在当前汽车厂商智驾团队按照智驾模块分工的背景下,现行的部门架构是否能适应端到端架构的推行,或许有待进一步检验。更为严峻的是,端到端架构使用的神经网络大模型是黑盒,很难保证实际落地的功能安全,依然需要人工书写规则进行后处理保证。
此外,随着智驾技术的普及,智驾平权也让端到端技术能否通过成本考验成为车企必须直面的课题。《2024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上升,但支付意愿出现明显下滑。当汽车智能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功后,降低成本、下探市场、提升市占率已成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持续加码端到端这样全新技术后,车企在新技术投入的人力和财力等各项成本,该通过搭载车型怎样的定价来保障收益。目前依然在行业内流行的端到端技术,又会否有朝一日在更加新颖的技术迭代后成为旧技术,或许都需要车企的审慎考量。
这也意味着,只有真正舍得在架构、算法、数据积累等多个方面投入大量成本,而非流于智驾营销对冲的口水仗的车企,才能真正实现以端到端技术来赋能更高质量的智能驾驶。在经历了端到端技术上车元年之后,行业发展将驶向何方,AI赋能的端到端技术又是否将成为智驾升级的最优解,或许依然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南都记者 于典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