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35国土空间总规获国务院批复,释放了哪些信号?
这座拥有
2230余年建城史、
服务人口超2400万、
GDP突破3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面向2035如何擘画新蓝图
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作为全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唯一试点,《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获国务院首批批复,该规划是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总纲。
《规划》赋予广州6个城市性质: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规划》要求广州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
此外,《规划》还提出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等目标。
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示意图作为2018年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唯一部署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城市,广州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坚持规划引领,打造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典范:高点站位,勇担世界-国家-湾区时代语境下的新使命;出新出彩,擘画融湾向海、全域繁荣的新蓝图;砥砺奋进,谋划阔步迈入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新征程。
新使命
坚持全球视野,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广州一直是我国的南大门,是链接世界与的重要窗口。自公元前214年建城以来,兼容并蓄的岭南风范、广交天下的开放气魄、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一直深深镌刻在城市的基因中。
新成立以来,广州获国家批复三版总规,城市定位从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跃升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不断提升。
进入新时代,广州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发挥所能所长,在全球和区域网络中行棋布阵,加快锚定广州践行式现代化的2035城市新坐标:
从全球来看,广州要对标世界标杆城市,强化中心型世界城市链接全球和配置高端要素的能力;
从全国来看,广州作为国家双循环战略的节点枢纽,应发挥国家综合性门户和重要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从湾区来看,广州作为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核心引擎,应引领湾区发展,深化区域协同,共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城市群;
从全省来看,广州要建设高能级省会城市,提高全省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空间结构规划图《规划》锚定一个目标愿景、6个城市性质、4项核心功能描绘城市发展蓝图。
——一个目标愿景刻画广州在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引领示范价值
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打造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是广州面向2035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广州要发挥在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锚定广州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发展坐标,建设具备全球吸引力、集聚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六个城市性质与四项核心功能要求广州成为更高水平引领国际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国家赋予广州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要求广州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为广州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南沙湿地实景六个城市性质与四项核心功能立足全球视野、国家职责、历史传承,点明了广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求广州不断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引领力,建设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源、驱动全省高水平协调发展的发动机;更点明了新发展阶段下广州以商贸保持发展定力、以产业保障发展活力、以科创保持发展动力、以开放整合多元外力的新动力逻辑,意味着广州要成为链接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高地,发挥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和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作用。
新蓝图
从云山珠水到融湾向海
塑造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面向2035,跳出广州看广州,以湾区—流域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引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南沙新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化与香港、澳门协同发展,服务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与深圳双城联动,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深化广佛全域同城化,加强广清一体化,推动穗莞惠合作,加强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引领建设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市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以向南、向东融湾发展为总体方向,
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强化城市战略空间的支撑作用。
经过历版规划引导,广州城市空间框架从云山珠水迈向多中心、跨越式发展,多中心发展格局逐步成型。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以东进南拓谋篇江海,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紧凑布局、融湾发展,优化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
天河路商圈搭建一带一轴,
推动城市空间向两洋和两江拓展,
打造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廊道。
一带为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着力推进广州中心城区与东部中心联动发展,加强城市核心功能沿江聚集与向东拓展,建设成为一流滨水区,打造展示老城市新活力、链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的重要纽带。一轴为活力创新轴,延续广州中轴营城的空间脉络,串联东部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狮子洋增长极等重要战略节点,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和新质生产力重要承载地,打造支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
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聚力三个核心,
强化多中心组合效应,
提升中心型世界城市核心功能。
中心城区合理疏解非核心功能,集聚总部金融、创新创意、文化旅游、国际交往、商贸会展核心功能,成为集聚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和展现国际形象的中心区域。东部中心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建设开放高效绿色的门户之城、挺起产业脊梁的创智之城、青春活力共享的山水之城。南沙新区推进先行先试,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南沙城市客厅蕉门河建设四个增长极,
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
实现区域联动和全域繁荣。
以复合交通枢纽建设、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外溢等多种方式,支撑国家知识中心城、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四个外围综合新城建设,打造都市圈的战略支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网络联动和全域繁荣。
中新广州知识城新征程
开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构筑人人出新出彩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典范
更开放,
秉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襟,
建设通达世界对话全球的广州。
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多机场体系,发展欧美直飞航线,加密东南亚、日韩航线,形成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航空交通圈;打造以南沙港区为纽带的国际航运枢纽,拓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航运通道;建设辐射全国、连接东南亚、衔接欧亚大陆的世界级铁路枢纽,构建10个方向的对外高铁通道,实现至省内城市1.5小时互达,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5小时直连;增强国家主场外交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建设国际交往会客厅、国际机构集聚区、国际化街区与社区;高标准建设南沙新区开放高地,打造经贸、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
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更活力,
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建设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创新广州。
加快集聚国家深海、深空、生命科学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环五山、环大学城、环中大、环港科大等成果转化基地,抢先培育量子、生命科学、深海、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划定工业产业区块,推进产业保障房建设,探索产业混合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功能转换机制,推广工业上楼,提供从孵化器到大园区的多元产业载体。提升国际商贸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专业批发市场展贸化、平台化、商圈化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等方面彰显特色,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积极探索海洋领域式现代化的广州方案。
阅江路碧道实景更人文,
延续千年城脉和山水景观,
建设富有历史韵味和现代风采的魅力广州。
整体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加强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与活化;坚持以用促保,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持续推进恩宁路、泮塘五约、北京路等活化利用,在保护利用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以有利于城市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宜居环境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综合治理为导向有序推动城市更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打造具备国际一流标准、极具岭南文化魅力、自然都市蓝绿交织的珠江景观带百里画廊,构建景观视廊,强化天际线管控,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的总体城市风貌。
北京路街头的粤剧快闪活动更包容,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建设全龄友好的幸福广州。
强化人才友好、青年发展、文化包容、生育友好,构建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房、完整产权商品房等构成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建立健全区域级-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打造国际水准的健康城市,建设世界体育名城、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建设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颐养的全龄友好社区生活圈,着力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增加婴幼儿托管、长者食堂、特殊教育、创业办公、技能培训等全龄友好的公服设施配给,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市民在海印公园的健身区锻炼
更绿色,
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和维育生物多样性,
建设生态低碳发展的绿美广州。
构建通山达海的网络型生态空间,打造9大生态片区、6大生态节点、共计5000公里的生态廊道,保护水鸟栖息地和水鸟廊道,以及鱼类洄游的鱼道。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和城园融合发展。整合翠环、碧道、绿道、云道、登山步道等慢行网络,贯通形成520公里山海骑行道,促进全域90%以上的公园慢行连通。构建6条大型通风廊道,连通山林、河湖、湿地、海域等大型生态冷源地,提升城市气候适应能力。
广州国际生物岛更智慧,
数字赋能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建设全空间、全链条智能感知的数字广州。
通过遥感技术、数字高程模型等方法,识别出内涝风险区域、地灾隐患点等,建设全域感知的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平急功能复合的韧性体系,推动城市安全治理从事后治理变为主动管控。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建设,提升城市风险预警和防控水平,持续拓展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智慧应用场景,搭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的全生命周期运维体系,让广州将变得更聪明,更懂老百姓和企业需求,构建共管共治新格局,推动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
千载名城
再启新程
面向世界舞台、国家使命、人民期许
广州将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标高追求
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全面部署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让积厚流光的老城市底蕴与跃动升腾的国际大都市交相辉映
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
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
在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来源:广州日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