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迷宫》一开播,东北悬疑的边界又被拓展了(雪地迷宫)
昨天,由张艺谋监制,吕行执导,张鸢盎、麦利雅斯联合编剧,黄景瑜、章宇、王子奇领衔主演的禁毒题材刑侦剧《雪迷宫》在央视八套和优酷同步开播。
首更的五集里,我们看到了极致的黑(夜)、看到了极致的白(雪);看到了压抑的悲(毒品对人的摧残)、看到了轻松的喜(南方靓仔闯东北);看到了拳拳到肉的打斗、看到了句句有乐的日常。
观众很快就发现,在东北悬疑这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赛道里,又诞生了生活流这样一个新奇、独特的分支。
《雪迷宫》是优酷白夜剧场今年继《微暗之火》(豆瓣7.2分)、《新生》(豆瓣7.0分)、《边水往事》(豆瓣8.2分)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不走寻常路的全新尝试,没有任何前作爆款的对标。它们延续的,是一种有锐度、有烈度的探索精神。
在这部剧里,优酷的创新意识落地为对东北悬疑的有效实践。凶险的禁毒刑侦与轻松的东北幽默有机结合,再次拓展了东北悬疑艺术表达和观赏体验的边界。
真相之外看什么?
近些年,借助长视频平台的剧场策略,国产悬疑剧进入了创作高峰期,不仅产量稳定,而且频繁诞生高分佳作。
不过,创作的瓶颈也随之而来。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就曾对国产悬疑剧提出过意见,指出悬疑剧不能总是依靠凶杀血案来表达,能不能有案件之外的内容,承担起更多、更正面的社会功能?
网友也曾对国产悬疑剧提出过灵魂拷问:除了想知道真相以外,悬疑剧还有什么可以吸引我把它追完呢?
作为创新急先锋,优酷敢向前多走一步,助力悬疑剧创作者尝试突破这一瓶颈。《新生》就把案件拓展到了经济领域,《边水往事》更是创造了一个有着完整生态的三边坡。而《雪迷宫》的突破角度,则是对东北悬疑的有效外延,以及对刻板印象的颠覆。
在侦破案件、寻找真相之外,主创引入东北人生活中的特质,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共情点。
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秘书长戴清评价《雪迷宫》:刑侦剧禁毒的故事肌理在东北人家暖暖的烟火气与幽默感中从容展开,不时闪现出东北老工业区的时代印痕,拨动着人们心底的意绪。
东北悬疑里常见的冰天雪地、重工业风、破败感等刻板的视觉元素,被《雪迷宫》颠覆了。以郑北(黄景瑜 饰)为首的禁毒专案组,既要深入虎穴,直面怒扔手榴弹的毒贩,也会在鸡架店里吃吃喝喝地搞团建。
导演是东北人、主演黄景瑜是东北人,编剧团队里有两位东北人。这保证了《雪迷宫》的创作,是建立在最真实、最切身的东北文化之上的。
比如郑北的妹妹郑南(林博洋 饰)的初登场。兄妹二人就郑南的新发型究竟是流行还是显老,展开了一番非常带有东北认真劲儿的探讨。
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在过往的国产悬疑剧里是不多见的。对观众来讲,禁毒专案组作为一个团队,彼此融入生活后所带出的陪伴感,是一个很好的解压和消遣的方式。
来自南方的顾一燃(王子奇 饰)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代入视角,可以由浅入深地去体验专案组里的诸多情谊。融入其中后观众会发现,《雪迷宫》除了案件本身对你有着足够的吸引外,案件之外的东北生活更会让你有所感动、有所治愈。
导演吕行曾表示,在他眼中,悬疑不是题材,甚至算不上一个独立的类型,而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随着观众看到的犯罪奇观越来越多,悬疑剧的涉及面就会越来越广。单纯奇观性的东西已经很难吸引观众,需要给观众一些其它附加的回馈。
虽然《雪迷宫》的案件还没有完全展开,真相只露出冰山一角,但前五集所呈现出的生活流,无疑是对东北悬疑的一次有效实践。它让人物更鲜活、更真实,也让观众体会到了更强的当下性和亲近感。
真相之中看什么?
如果你认为《雪迷宫》的创新只是为悬疑剧引入了东北人生活中的乐天和幽默,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在悬疑的本体创作上,卷得更狠、更绝。
国产悬疑剧发展至今,单线、多线、非线等叙事手法,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此之上,还能有所创新吗?《雪迷宫》给出了一个果敢的答案。
无论是稳健的单线叙事,还是花哨的多线叙事,亦或是跳跃的非线叙事,观众大体上都处于上帝视角,被动地去接受阶段性的信息,体验被编排好的情感冲击。
《雪迷宫》则尝试着让观众不再永远处于高高在上的视角,而是落回地面,在遮挡物的屏蔽和多样化的选择中,主动探索真与假。
这是一种更多维、更立体的悬疑编织手法,也是剧名中迷宫二字的最直观体现。
这其中有两个手段,最为犀利。其一是碎片化信息呈现,其二是闪回镜头存在着主观与客观之分。
碎片化地放出信息,并不是本剧首创。只不过之前的国产悬疑剧,大都以单一案件为悬疑核心,碎片信息的指向性还是非常明确的。《雪迷宫》的背后并非单一案件,而是当时特殊的禁毒形势——毒品犯罪正在从南方向东北地区渗透。
如此一来,剧集开篇的那起雪夜凶杀案,就不过是一把开启迷宫入口的钥匙而已。随着调查的铺开,各种意料不到的信息迎面而来。
观众跟随专案组一步步踏进的,是充满未知的领域——究竟有多少个头目,究竟有多少条线索,究竟有多少种样貌,究竟有多少项选择,都是未知。
这不仅回避了上帝视角,而且将悬疑感成功地去线性化。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关玲便将《雪迷宫》定义为无常的案件。
此外,悬疑剧常用的闪回镜头,被主创玩出了新的花样。
闪回镜头可分为主观与客观。划分标准是看其是否与某个角色的记忆或讲述有关。主观闪回有时会带有讲述者的欺骗目的,真假难辨。客观闪回则往往会包含对人物成长史的暗示,或为案件反转铺设伏笔。
编剧张鸢盎和麦利雅斯向影视独舌透露,他们在写剧本的时候,特意标注了每一场闪回戏的视角归属。然而,从前四集里可以看出,并不是每场闪回都会把这个归属传递给观众。
也就是说,面对剧中的闪回段落,观众就像在迷宫里遇到了分岔路口。你总要先选一个去走走试试,碰壁再回头。这就让观众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得到的不再只是被动的刺激体验,而是主动的鉴别和选择。
更令人无比期待的是,导演和编剧在采访中都曾透露,《雪迷宫》所探讨的主题,是人性之恶,是家庭和社会外部因素,还是自己无法战胜内心的脆弱和欲念。
剧中无论是专案组的成员,还是章宇饰演的姜小海,都曾做出或即将面对影响人生命运的选择。张鸢盎表示:成为或善或恶的人,选择权始终是握在自己手里的。过去的经历,不能成为借口。
这样一来,观众追剧体验中的不断选择,将成为剧集后期主题升华的预演。当观众走出迷宫的时候,想必会感慨万千吧。
电影质感是一种生命力
以前人们看剧是没有回放功能的,如今二刷、回看等已经成为了常见的行为。这就对剧集的耐看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电影质感成为精品剧集不容忽视的生命力。
《雪迷宫》的视觉指导是有着丰富电影创作经验的宋晓杰。他为本剧定下的审美底子是现实主义,然后结合每个镜头的逻辑性和信息量,进行美学提升。
前五集里一个非常惊艳的镜头,便是通过手表表盘作为视觉符号,实现了意味深长的转场。
电影质感,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好看,而是不再让信息只依赖台词来传达。构图、光影、运镜、空间调度、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等细节都可以具备信息传达、情绪渲染、气氛烘托的功能。
比如作为刑侦剧必备元素的打戏,在本剧中就呈现了更具电影质感的调度和人物塑造功能。
郑北目前已贡献了两场比较精彩的打戏。其一是开篇他在夜总会的乱战,以一敌多;其二是他乔装去和南方来的毒贩接头,被识破身份后不得不以命相搏。
一般剧集拍打戏,倾向于放在比较开阔的空间里。只有专业的功夫片、动作片会尝试在小空间里拍打戏。因为这涉及到镜头调度的难度。《雪迷宫》明显就是为了质感,不怕给自己上难度的剧组。
两场打戏都是在室内,尤其是第二场,小空间里还用上了杀伤性武器,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这场打戏,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为什么说禁毒警察在工作中,经常命悬一线。
郑北的形象,更是通过两场打戏的铺排,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骨。据说谢可寅饰演的张雪瑶,也会借助打戏来诠释其疯狗瑶的绰号,让人期待。
苍劲有力的质感,让观众可以很快地从三边坡跳出来,投入到哈岚市的怀抱。就像当时从《微暗之火》的清水镇跃入《新生》的孤岛,又从孤岛转战三边坡一样。
事实证明,当有全局化的电影质感统领时,就能做出一剧一世界的感觉。
优酷的白夜剧场今年上线的《微暗之火》《新生》《边水往事》《雪迷宫》,都是电影质感非常充沛的剧集。后三部更是有电影圈的知名导演申奥、曹保平、张艺谋的直接参与。
电影导演第一次做剧都在优酷,不正是艺术才华与精品野心的双向奔赴么?
【文/满囤儿】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