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有一个“超级大脑”(广州巨无霸地铁)
广州,一座拥有超过18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每天有900万人次搭乘地铁穿行在城市之中。如何让地铁运营维护更加安全、先进、经济,是一个世界性的挑战。
近年来,在广州地铁集团牵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们的努力下,今天的广州,“智慧大脑”穗腾,联结万物,赋能应用。这些卓越工程师以“智”取胜,正在让轨道交通变得更“聪明”,城市出行更便捷。
“地铁医生”掌握“治未病”新技能
李兆新,这位拥有20年经验的“地铁医生”,亲身经历了地铁运维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列车的检修工作往往依赖于人工,像老中医“望闻问切”那样,通过敲击、观察和触摸等方式进行检查。
10年前,李兆新的岗位是8号线车辆检修主任,忙碌于每日的应急抢修工作,处理各种故障、调试设备。
李兆新说:“以前检修35列车可能要12个小时,检修时,一晚上要步行一万五到两万步。如今,列车360检测棚可以针对列车外观进行检查,通过17台相机拍照,精确捕捉15000多个关键部件的状态。哪怕一颗螺丝松动,都能立刻察觉。这套系统已经能够实现99.7%的检测精度,已然超越了最为老到的高级工。”
如今,李兆新的工作重心也从应急抢修转向了预防性维护,即为列车治“未病”。这种转变,使得他的日均步数从一两万步降到了四五千步。不过,仅对列车进行外部检测,还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当在途列车报出“生病”的信号,意味着列车可能存在问题或故障,一旦列车需要紧急停车检查,将会导致列车晚点、乘客滞留,甚至整条线路的运营受到影响,更严重可能会造成列车出轨等问题,怎么样让它可以不坏,或者怎么样可以判断它将要坏,成了工程师们亟待解决的事情。
丁建隆作为广州地铁的“排头兵”,见证了从1号线到如今16条线密集线网的发展历程 ,也深知地铁运营,安全是第一要务。
2011年,丁建隆率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专注于轨道交通运维领域的技术创新。他们聚焦轨道交通的核心——列车,进行列车运行状态在途监测、健康诊断及故障预警的研发。
为实时监控“在岗”列车的健康状况,李兆新团队打造了一个智能运营系统,建立车地无线通信,工程师们在地面上,通过数据和波形,就可以实时看到列车是否有异常,就好像给列车做了个医院里的心电图。
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还推动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模式的转型升级。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启智能新篇章
地铁“医生”的“治未病”之策已见成效,而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加持更让轨道交通如虎添翼,开启智能“高速”新篇章。
2024年春节,广州洲头咀举行烟花表演,散场后选择搭乘地铁的市民迅速涌向车站。
蔡昌俊,广州轨道交通的资深专家。2月10日晚,他携带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汇聚的地铁信息系统,入驻白鹅潭烟花保障指挥部,为地铁运输保驾护航。
十多万客流的疏解,本来预计要两个小时,但在广州地铁技术与运营团队的努力下,高峰期仅持续了45分钟。
这一次高效的精准应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功不可没,而它给广州地铁带来的变化还远不止于此。
当乘客大量涌向车站,人流量突然猛增,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乘客快速进站。
牛晖萍和团队的解决方案是,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人脸识别相结合,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大大提高了乘客通过闸机的便捷性。
今天的广州地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客流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疏导;在隧道,它可以确保列车的安全通行和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在车辆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则能助力实现列车的高效检修和智能维护。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的高速、稳定、低时延的特性,为地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3年,广州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智慧地铁”项目凭借创新的技术应用,在地铁系统中脱颖而出,荣获被誉为“移动通信界奥斯卡”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最佳移动互联经济创新奖”。
“智慧大脑”养成计划
2019年,广州地铁成立穗腾实验室,筹备搭建轨道交通一体化智慧平台“穗腾OS”。穗腾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如同智慧地铁的大脑,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信息的互通与深度融合。
如今,广州地铁正全力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以达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便捷出行目标。穗腾操作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智能运维等智慧轨道交通领域的成果,都将为“轨道上的大湾区”服务,实现湾区的“智在千里”。
在这背后,广州地铁集团的工程师团队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智慧与努力,推动了广州地铁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描绘出未来城市的便捷蓝图。
2024年1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广州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并获颁奖牌。致敬!国家卓越工程师!
来源:CCTV4《走遍中国》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