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达1361处,占全国七分之一

2024-08-10 22:00:01 投稿人 : admin 围观 :44 次
广东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达1361处,占全国七分之一

根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围绕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7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居全国第9位,森林蓄积量达5.84亿立方米,珠三角地区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达1361处,占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的七分之一;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完成两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的超大规模城市。

生物多样性亮家底:

广东记录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6658 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52种

广东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及遗传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广东省陆域生态系统类型丰富。从空间分布来看,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地丘陵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在珠三角和粤西地区分布较多;城镇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河网密布,有珠江水系和鉴江水系等形成的水生湿地生态系统。

广东省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4084.48千米,居全国首位,有海岛1963个,形成了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

从物种多样性方面来看,广东省记录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6658 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水松、南方红豆杉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厚叶木莲、杜鹃兰等151种。

广东省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52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6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猕猴、白鹇(省鸟)等217种。

广东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记录有浮游植物 406 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鱼类 120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玳瑁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克氏海马、花鳗鲡、中国鲎等。

南方红豆杉

从遗传多样性方面看,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全省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约7.6万份、畜禽种质资源9.6万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4.5万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6.5万余株,位居全国前列。药用植物2500种,约占全国的20%。

广东大气环境质量在6个经济大省中继续保持第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强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不断丰富、探索不断深化、成效不断显现。

报告显示,广东省先后制定出台23余部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初步构建起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在全国地方立法中率先规定了林长制考核内容及差异化生态补偿要求;《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首次设立红树林保护专章;《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率先将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写入地方性法规。

其中,广州市制定《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实施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责任机制类文件《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部门工作清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同时,广东的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工作也在有序开展。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了一批监测样地和样线,对中华白海豚、中华穿山甲等珍稀物种及沿海候鸟迁徙等进行了专项监测。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完成两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的超大规模城市。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省发现动植物新种超过60种。

中华白海豚

生态系统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报告显示,广东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全省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3.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9%,划定海域生态保护红线1.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25.6%。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居全国第9位,森林蓄积量达5.84亿立方米,珠三角地区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全省湿地面积约190.9万公顷,建成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36处,湿地保护率达到50.27%,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均位居全国前列。

广州海珠国际重要湿地

广东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同样成效显著,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27万公顷,累计修复退化湿地6286公顷,实施了5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5.71%,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此外,广东生态环境质量同样大幅提升。报告显示,广东大气环境质量在6个经济大省中继续保持第一,AQI达标率94.8%,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二;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在全国排名第四;全省149 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 92.6%,连续三年达优;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2.3%,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华南植物园实现迁地保育华南地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植物

就地保护方面,广东省统筹推进广东岭南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达1361处,占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的七分之一,总面积306.72万公顷,占全省陆海总面积的10.64%,基本覆盖了全省的典型森林、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了全省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类和资源。

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

迁地保护方面,研究制订全省迁地保护工作规划,打造1+3+N城园融合体系,系统推进9个国家级保护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由动物园、植物园、扩繁基地、迁地保护中心等构成的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目前华南植物园迁地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实现迁地保育华南地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植物。

报告建议,广东要依托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推动成立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同时,报告建议,广东省要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整体推进四个陆地和七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建设,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以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为核心,建立以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各级湿地为点,绿道、碧道、古驿道等生态廊道为线,以具有重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区域为面的完整的点—线—面就地保护空间。迁地保护方面,广东应该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为引领,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设和完善植物园,健全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

华南植物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