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势丨对话唐杰:后深中通道时代,广州和东岸城市该不该有危机?

2024-08-06 18:00:01 投稿人 : admin 围观 :103 次
城势丨对话唐杰:后深中通道时代,广州和东岸城市该不该有危机?

2024年6月30日,珠江口上,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至此,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三角东西两岸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格局。

对深圳、中山,乃至珠三角两岸及广州的未来而言,深中通道意味着什么?深中通道开通即将满月时,红星新闻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唐杰是一名学术型官员,专注于创新地理研究,曾任深圳市副市长,他对深中通道将对珠三角东西两岸产生的深刻影响,有独到的见解,以下是红星新闻记者和他对话——

唐杰

——1——

中山该向东岸学什么?

红星新闻:您曾和我谈到深圳历史上的几次衰退,其中第二次出现在1994年至1996年,当时深圳跨越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转入模仿制造阶段。您还谈到广深高速公路开通后,当时很多企业流向成本更低的东莞。今天,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中山还能迎来这样的契机吗?

唐杰:直到今天,深圳的产业转移和迭代升级都还在进行,今后,东莞、惠州等东岸城市的发展逻辑也是这样。迎接深圳等东岸城市的产业溢出,中山还是有很大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深中通道只是实现深中两地、东西两岸硬联通的便捷通道,不是企业选择落户当地发展的唯一因素。因此,中山等西岸城市还需在软联通上,多下硬功夫。

红星新闻:软联通上,中山还需下哪些硬功夫?有何建议?

唐杰:中山可借鉴东莞、惠州与深圳的互动发展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松山湖模式和惠州模式。

松山湖模式是这样的:20多年前,东莞在寮步、大朗、大岭山等几个镇交界处划出一大片土地,以长期规划为基础,从管理体制到生态环境都做得很好,也和深圳的气质特别像。这就吸引一大批深圳企业入驻,其中最成功的是吸引了华为。华为一去,就带了一大批供应链过去。这样,华为在深圳的模式一下子复制到松山湖。

松山湖是在华为要扩张、深圳没有土地的时候,东莞在松山湖腾出6平方公里土地再造了一个华为。松山湖还有一个特点,它当初在规划时,不仅按照高端工业园区进行,还按照科学园区部署了大科学装置。松山湖模式确实很成功,它是东莞人和深圳人都感到骄傲的地方。

6月30日,历时七年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新华社发

红星新闻:如何理解惠州模式?

唐杰:惠州模式的特点是吸引外溢的模式,通过创造较好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入驻发展。一些在深圳、东莞拿不到地的企业就到惠州发展。这些年,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从2000亿元飙到5000亿元,深圳和东莞的电子产业转移功不可没。

和惠州模式相比,松山湖模式属于在城市规划中,大手笔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融合空间。但无论是学习松山湖模式,还是学习惠州模式,中山都需要腾出足够空间来谋划和承载新一轮发展所需的土地和环境。

——2——

深中通道会否加速深圳产业流失?

红星新闻:随着深中通道开通,深圳是否需要担心自身产业流失?

唐杰:过去,我们讨论深圳产业向北去(东莞),向东(惠州)去,如今大家关注深圳产业向西(中山)去,担心这会不会分散深圳的产业或导致深圳聚集能力弱化?但深圳其实就是在不断的产业转移中做大的。

历史地看,在1995年、2000年、2003到2005年、2012年到2015年,以及最近两年,深圳分别迎来较大的产业转移潮。事实上,这些年深圳产业转移一直在进行,但这限制深圳发展了吗?不会!因为深圳的升级换代是实实在在的,大量深圳产业需要土地。

不断转移中,深圳形成了创新总部+高端制造在深圳集中,大规模制造慢慢转移出去的发展模式。

红星新闻:哪些因素会影响深圳做大?

唐杰: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大量企业跑了,新产业还没有形成和发展起来,经济一下子衰退。在1996年左右,深圳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此后2000年左右,关于深圳被谁抛弃的话题引发网民热烈讨论,但此背景下,深圳活生生创造出一个新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熊彼特所讲的创新蜂聚,一只蜜蜂贡献很小,但10万只蜜蜂聚在一起,就会产生很大的效应。

只要深圳的创新动力源还在,我不觉得产业转移是一件可怕的事,短期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影响,但长期看,只要创新实力在,就还会不断长出新企业来。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新华社发

红星新闻:深中通道开通后,东西两岸融合加速,珠三角东岸的东莞、惠州是否该有危机?

唐杰:除了和东莞、惠州、汕尾等城市保持深度合作,深圳和佛山的联系也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深圳的功能和作用将更突出,深圳将变成一个周边地区整体创新的组织者,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生产者,所以深圳要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重构自我,而不要在意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

对珠三角东岸的东莞和惠州来说,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产业确实多了一条前往中山等西岸城市发展的机会,但构不成威胁。深圳企业在外地拿地发展最多的是长三角。也就是说,深中通道只是增加深圳企业去中山、朝西岸发展的选择而已,这对东岸的东莞和惠州构不成真正的威胁,真正威胁来自长三角。

红星新闻:地理上,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深中通道开通后,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互动可以便捷地绕开广州,广州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唐杰:湾区规划中也谈到珠江口的中心,其实就在开阔的珠江口两岸,即珠中江、深莞惠,再加上港澳。广州要加入珠江口共同发展,其辖下的南沙需要做大,但对广州来说,这有难度:广州要向东(黄埔区、增城等板块)还是向南(番禺、南沙等板块)发展?如果继续向东,那广州离珠江口就会远一些,但向东对广州的发展可能更合适,也更顺畅,因为广州东部的基础设施、投资培育和产业基础更成熟,向东显然比南来发展的条件好。这涉及战略选择的问题。

——3——

借力通道,但要避免通道效应

红星新闻:当务之急,中山如何借力深中通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唐杰: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的地理空间确实发生变化,需要在更大的历史空间描述自己。目前,中山的产业层次还没能达到惠州的高度,其希望成为像松山湖和深圳的关系,一个巨大的区域创新合作关系。这需要借力东岸特别是深圳的辐射带动,在可见的未来,深圳产业过江改造、提升中山产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当下,中山需要研究:哪些领域是中山可以靠深圳企业的力量来改造和提升的?哪些是中山需要引入的新产业?新产业中,中山要引入什么?

华灯初上时的深中通道(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红星新闻: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中山需要警惕什么?

唐杰:深中通道使深圳和中山变近,但深圳企业不一定就去中山发展,它会不会只是经过这个通道,然后去江门、珠海发展呢?这完全有可能。要让企业在中山留下来,而不是途经中山后去其他地方发展,中山要借力通道来发展,但也要防止和避免自身变成通道效应。

红星新闻:中山需要做些什么来实现深中两地的良性互动发展?

唐杰:中山要让深圳的企业无感地进入中山扎根发展,就需要强化与深圳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对接与合作,要主动学习和复制深圳在相关领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让深圳企业到了中山之后,感觉不到差别,感觉就是过了个桥,交了个过桥费而已。

其实,深圳企业对东莞和惠州的认同,也是在软服务的对接中,逐渐建起信任关系的。中山需要强化这一块。

红星新闻:您提到用深圳企业改造提升中山企业,如何改造和提升?能否举例谈谈?

唐杰:中山的家具、灯饰和服装等传统产业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也很便宜,但还不够时尚,深圳企业可以改组这些企业。比如灯饰这块,可以让LED等更节能,寿命更长,价值更高。这需要通过深圳的创新和设计优势来赋能、改造和提升中山的传统产业。

总而言之,对于只有3千多亿GDP的中山来说,守着东岸4万多亿GDP的几个城市,怎么就不能再吸收到1000亿至2000亿GDP过去呢?我对中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韦星

编辑 郭庄 责编 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