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同福中路,深藏闹市的美食宝藏地,最后的原生态餐饮!
一天休假,来到南华中路寻找30多年前姥姥的旧居,没曾想时过境迁,竟找不到修缮翻新后的一排旧骑楼哪栋才是旧居的所在。附近物是人非,连小时候进去玩耍的海幢寺都变得庄严肃穆,全然没有印象中的公园印象。一时不知去哪,忽然想起附近的同福中路现在是小有名气的美食街,我这资深吃货哪能错过。广州的同福中路,是一条藏匿于繁华背后的美食街。它没有北京路的喧嚣,也没有上下九的拥挤,却以其独特的市井气息和地道的广式风味,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寻味。走在同福中路的路上,路两旁全是旧式骑楼,和上世纪90年代的景象变化不大。商业形态大都是10年以上手工作坊式的小食店。大概是因为要保留骑楼不准拆的缘故,这段路的旧店铺保留得较多,外观没怎么变化,业态也保持着原生态。路过一家旧饼铺,里面售卖的糕饼都是传统的手工糕饼,甚至消失许多年的油角、老婆饼、鸡仔饼都有。还有的品种都没吃过甚至没听过。好奇心驱使下买了椰子酥和咸蛋黄酥,还有10元3个比拳头大的牛角包。
好吃大个的牛角包
我走进一家老字号粥店,点了一份广式拉肠和牛肉粥。店铺很小,桌子不多,店内人头攒动,热气腾腾的蒸笼前,师傅手法娴熟地将米浆铺平,撒上鲜嫩的牛肉或虾仁,再迅速送入蒸笼。不过几分钟,一碟晶莹剔透的肠粉便端上桌。淋上特制的酱油,入口滑嫩,米香与肉香交织,瞬间唤醒了味蕾。
广式拉肠
饭后,我拐进市场里的一条小巷,发现了一家隐藏的糖水铺。店内陈设简单,却坐满了街坊邻里。我点了一碗招牌芝麻糊和一碗云吞面。香味浓郁,口感细腻,入口即化。老板娘笑着说,这是手工制作的,几十年如一日,味道从未改变。
傍晚时分,同福中路的热闹更甚。大排档的霓虹灯亮起,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声此起彼伏。我选了一家老字号煲仔饭,点了一份腊味煲仔饭。砂锅端上桌时,米饭还在滋滋作响,腊味的香气扑鼻而来。揭开锅盖,腊肠与腊肉的油脂渗入米饭,锅巴焦香酥脆,令人回味无穷。夜幕降临,同福中路的烟火气愈发浓郁。街边的小摊上,牛杂、鱼蛋、煎饼的香气交织,吸引着路人驻足。我买了一份牛杂,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慢慢品尝。牛杂炖得软烂入味,萝卜吸饱了汤汁,入口即化。值得一提的是,短短的200米长的骑楼街两旁,除了偶尔几家新式连锁餐饮,基本都是不到100平的小餐馆,保留着多年前的店铺风格,工作的也是本地的中年大叔大婶,价钱实惠,出乎意料的亲民。或许,正是因为保护骑楼,依附骑楼的商业形态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也没有过多翻新修缮,依然保留多年前的口味。当年的小伙多年后也变成中年大叔,也仍然坚守着初心和传承。走过广州许多地方,同样有骑楼的地方有的被繁华所湮没,充斥着浓重商业味,有的没落得不为人知。只有同福中路这一段,不但保留着广州本地原生态传统美食,更是为数不多依然维持着物美价廉的水准,这就是广州人对美食的最高追求,也是广州深藏闹市的美食宝藏地。同福中路的饮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这里没有华丽的装潢,也没有精致的摆盘,有的只是街坊邻里的温情与对传统味道的坚守。在这条街上,每一口食物都承载着广州人的记忆与情怀,每一家小店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故事。
离开时,我回头望了望这条灯火通明的街道,心中满是温暖与满足。同福中路,不仅是一条美食街,更是一座城市的味觉博物馆,值得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前来探寻。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