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以海营城,营造城海交融的岭南风韵海洋名城(广州海滨城市)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明清海洋贸易中心,再到今日国际航运枢纽,广州与海洋的紧密联系已逾千年。广州不仅拥有航海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海防文化、海洋工业文化、现代海洋文化等多重海洋文化积淀,还保存着古海岸、古港口和古航道地标等自然地理景观遗存,与历史上外商居住、活动及墓葬区的遗址遗迹,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宗教文化史迹和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遗址,这些遗存见证了古代商贸活动,共同构成了广州海洋特色的独特优势。同时,广州山城田海的城水相融、江海一体的风貌特征,亦是其彰显海洋特色的又一亮点。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作为广州的城市性质,并提出要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蔚蓝活力海岸带。近日,广州首个面向中长期的海洋发展规划——《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已编制完成,为建设彰显海洋文化特色,营造城海交融的岭南风韵海洋名城描绘了美好蓝图。
保护传承海洋传统文化
对于海洋传统文化,广州海事博物馆馆长王芳表示,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海神庙、南越国宫署遗址、清真先贤古墓等都是典型的海丝印记,地理位置决定了广州向海而生、向海图强的探险精神。应继续加强海丝历史文化资源的考古与挖掘,通过文化展示形式宣传广州向海而生的生活方式及其独特的海丝文化特色。可借鉴江浙经验,加强广州海丝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目前,广东省已建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非物质(粤剧)文化遗产游径等八大主题的44条游径,形成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主题游径网络,以线性文化遗产形式将黄金内湾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强化湾区文化遗产融通共享。《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提出,广州将以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
一是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活化利用。加强南海神庙、扶胥港口和运河、黄埔古港等海丝文化遗址保护活化展示,挖掘怀圣寺光塔等海丝遗迹历史故事,策划培育珠江-狮子洋海丝文化遗产游径,开发海丝文化研学旅游品牌。
二是强化海防文化联动。以海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导功能,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式,串联白鹅潭到南沙湾的古广州海防-江防-城防遗址,重点保护、修复越秀山四方炮台和鱼珠、大虎岛等炮台遗址。优化现有水道和陆路交通网络,形成文化联动网络,开发珠江日游航线,策划夜游南下航线。推动虎门炮台旧址公园建设,联合东莞打造鸦片战争海防遗址游径。
三是保护涉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推进莲溪村、塘坑村、潭山村等的海洋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鼓励开展波罗诞飘色等与海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联合举办咸水歌比赛等活动。推动海洋聚落与海岸带自然风貌、海洋民俗文化、海洋创意园区有机融合,将广州海洋文化全面融入城市文化景观网络。
培育丰富现代海洋文化
对于现代海洋文化,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向明表示,产生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海洋中的一切产物和海洋本身,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海洋文化。
广州现代海洋文化应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挖掘不同时期海洋文化遗产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元素,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的宣传。在旅游方面,海岛旅游是当前海洋旅游的潜力板块,海洋风光-休闲放松-享乐需求是重要的海洋旅游动机,应结合海洋文化遗产开发更多喜闻乐见的海洋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邮轮综合体之一,已于今年6月实现开港复航,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旅游市场,满足人民对邮轮旅游的需求。据悉,爱达·地中海号将于今年12月在南沙出发开启国际邮轮航线,爱达邮轮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将依托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展国际航线的常态化运营,融入岭南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元素,让游客体验航行于海上、畅想岭南文化的特殊旅程。
《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提出,广州将从海洋科普、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创方面下狠功夫。
一是健全海洋科普体系。建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推动海洋知识普及。借助海洋节日活动,宣传广州海洋特色和海洋创新情况。建立海洋宣传推广基地,举办海洋知识教育科普展览、海洋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类型活动。
二是发展现代海洋旅游休闲产业。打造广州邮轮、游艇与海岸、海岛联动发展的旅游品牌,创新发展江海游、跳岛游等旅游产品,丰富江海全景旅游体验。完善海上运动基础设施网络,丰富海上运动赛事活动供给,策划滨海马拉松滨海音乐节滨海美食节等主题活动。
三是推动海洋文创与现代科技融合。探索海洋文化科技创意融合发展新空间,塑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新场景。鼓励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海洋文化作品和海洋文化创意产品,以数字经济赋能海洋文化宣传推广。
营造活力缤纷的海洋城市风貌
对于海洋城市风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敏表示,广州应充分凸显江海一体的河口型海洋城市的文化特质,将海洋文化、景观与珠江航道结合。加强对沿江地区海洋风貌和海洋文化的保留和活化利用,演绎古今城与海的时空对话。充分挖掘广州海丝文化、海防文化、海洋工业文化等海洋文化底蕴,赋予其新的功能,建立与当代人们生活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中来,让中心城区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海洋气息。
同时应充分利用古海岸、古港口及古航道地标自然地理景观的遗存,通过登高、步行、游船等形式构建山、海、港、塔等主题鲜明的立体观景系统。
《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提出,广州将打造一带三区五湾十景的特色海洋城市风貌体系。一带是指串联白鹅潭到伶仃洋珠江入海口的城市和生态景观资源,将海洋创新发展带,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海洋城市风貌带。
三区则指从白鹅潭到黄木湾段的传统海洋风貌区,从黄木湾至莲花湾的现代海洋风貌区,以及南沙湾至万顷沙南部岸段的未来海洋风貌区。
五湾包括鹅潭湾、黄木湾、莲花湾、南沙湾和龙穴湾。鹅潭湾融合岭南传统文化与海洋文化,打造国际海洋风情的滨水区;黄木湾保护活化海丝遗迹,打造世界活力滨水区;莲花湾塑造山水延绵、渔歌唱晚风貌,打造海洋生态文明与海洋科技创新融合示范区;南沙湾有机融合海防文化、妈祖民俗和现代海洋风貌,打造湾区海洋文化客厅;龙穴湾塑造现代化港产融合新风貌,创造活跃、共享、亲海的滨海空间。
以开放创新,向海向洋为主题,策划打造广州海洋十景,包括鹅潭扬帆、长堤烟波、双塔引航、海庙神韵、黄埔云樯、莲塔观海、国门铜关、巨轮翔鸥、龙穴浴日、湾区明珠,以此强化广州海洋风貌标识体系,打造海洋标志景观。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广州依水而建,向海而兴,海洋文化已经深度融入广州的方方面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州将坚持传承发扬海洋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丰富现代海洋文化,以海洋为滨海空间的主界面,加快塑造具有海洋味、岭南风、水乡韵,创新范的现代海洋城市。
文、图 |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