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州医检互认年省三亿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2024-11-18 10:00:01 投稿人 : admin 围观 :31 次
聚焦广州医检互认年省三亿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11月7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斌做客羊城学堂,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笃行实干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报告。

汇聚了众多高水平医院的广州,在2023年全市总诊疗人次达1.7亿,占全省两成;与此同时,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广州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居民不仅在家门口能看病,还能看上名医名专家。

通过大力推动信息化,在广州就医的流程持续优化,市民就医不仅基本实现掌上通,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还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仅在去年一年就节约就医费用3亿元。

公共卫生方面,广州近年来重塑了公共卫生治理组织领导体系,全链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01

去年广州总诊疗人次达1.7亿

外地疑难重症患者是省内其余地市2.5倍

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与之相对的,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也瞄着全国领先的目标推进,力争打造国内医疗高地。陈斌表示,国家级双中心(即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落地是医疗高地的必备条件,广州近年来大力投入支持双中心建设,目前广州地区有2家医院正式获批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中南)区域医疗中心,2家医院获批国家医学中心首批综合类和中医类别辅导类创建单位,7家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广州还与省里签订协议,采用省、市共建模式联合打造呼吸、肾脏病、肿瘤、心血管、精准医学、中医等六大国际医学中心,推动各医院对标国际一流、国内最优,在学科群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快形成国际竞争力。

只有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也形成高地,才是真正的医疗高地。陈斌介绍,广州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在生物医药等医学前沿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为鼓励医院创新诊疗技术,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自去年起启动了五轮共351项高新、重大、特色项目建设,涵盖西医、中医、中西医三个类型,囊括省部属、市属、区属各级各类医院,并引导省部属、市属医院与区属医院联合申报,带动区属医院诊疗技术创新。今年,我们对这些技术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跟踪,相关技术项目开展例数较启动前增长3倍,年复合增长率达71%,有力推动前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部分技术甚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地区有医疗卫生机构6677个。与北上深杭等城市比较,广州地区医疗机构总数、三级医院数和基层医疗机构数均位居第二,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高水平医院数量稳居全国前列。去年全年全市总诊疗人次达1.7亿,出院人次达400.01万,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收治外地疑难危重病人达36.3万人次,是省内其余20地市总和的2.5倍。

02

医疗集团牵头

三级医院1/3号源预留给基层

除了建高地,还要强基层。陈斌介绍,基层医疗机构是距离广州居民最近的医疗机构,中心城区基本15分钟可到、农村地区30分钟可及,基层医疗机构近是近,但名医名专家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如何让居民就近能看名医,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陈斌说。

这个办法,就是让名医名专家资源下沉到基层,让居民就近看名医。陈斌介绍,2023年,广州市获批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截至目前已统筹规划建设18个医疗集团,覆盖全市11个区,旨在通过医疗集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集团内二级以上医院须将本院号源优先向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放,吸引群众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在基层设立名医工作室和联合病房,派专家下沉坐诊和带教查房,指导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满足居民在家门口看专家的需求。各区卫健局统筹辖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预留1/3以上号源给集团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2家医疗集团牵头三级医院已将号源下沉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全市已经建立起200个市、区、街(镇)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名中医工作室比例达93%,通过名中医定期下基层出诊、开展学术讲座、视频宣教、参与疑难病例讨论等,培养基层继承人近300名。

为了促进医师的自由流动,广州市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备案制,全市医师无须审批即可多点执业,并且将下沉基层锻炼1年作为副主任医师晋升的必备条件,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全科医生下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导优秀医师更多地纵向流动到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不仅如此,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的院士工程项目创新单病种医联体模式,充分发挥本土院士作用,由钟南山、侯凡凡、宋尔卫三位院士分别领衔建设传染病诊治技术和产品孵育转化研究体系、居家腹膜透析体系、区域乳腺肿瘤防治示范体系,将优质医疗技术下沉到居民家门口。

03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去年一年节约就医费用3亿元

陈斌介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从需求出发,立足于群众的高频需求,用信息化持续优化就医的流程,以小切口便民服务推动各项技术流程的大提升。

针对辖内医疗机构众多、就医信息渠道分散的问题,广州市打造了一站式医疗服务门户。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与业务为基础,开发广州健康通便民服务品牌,整合广佛两地挂号资源,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医疗缴费、排队候诊、线上问诊、健康档案查询、报告查询等多项便民服务,居民通过一个微信小程序即可在市域内各医疗机构无障碍就医,并可一键查阅历史的就诊信息和结果报告,有效解决一院一账户的就诊痛点,市民群众基本实现就医掌上通,极大便利市民群众看病就医。

针对就医过程中在不同医疗机构需要重复做检查的痛点,广州市近年来大力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开发全市互认平台,通过对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结果信息调阅提醒。截至目前,全市已纳入255项检查项目、1181项检验项目,全年互认次数逐年攀升,2023年达128.55万次,为群众和医保节省费用超3亿元,同比2022年翻了超过一番,今年我们持续发力,在结果互认的项目数量上继续增加,地域上也不断扩大,不仅实现市内医疗机构互认,还将推动和省内其余20个地市的医疗机构结果互认,进一步节省群众就医费用。

图片说明:讲座现场

04

重塑公共卫生治理组织领导体系

全链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是推进健康建设的重要内容。陈斌介绍,2021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创新设立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卫委),重塑公共卫生治理组织领导体系,由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任第一主任和主任,高位推动、统筹协调、统一指挥,几年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专业支撑、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人力资源配备、部门协同配合、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社区群防群控、推动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志愿者组织等方面探索出一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广州市全面检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坚持全链条管理思维,强化早发现(前端)、早诊断(中端)、早干预(终端)三个端口能力建设,构筑起更加灵敏高效、处置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如今,广州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学生因病缺勤和晨检直报网络系统,与香港、澳门、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海关、卫健双向输入传染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协同开展联防联控,全市疾控实验室实现功能互补和检验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学校、药店、珠江水系、城市污水、大型公共场所、禽类水产品交易市场、入境航空器等多点多源数据的汇集。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