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螺钿——传统工艺(螺钿工艺介绍)

2024-11-10 01:00:01 投稿人 : admin 围观 :29 次
云课堂螺钿——传统工艺(螺钿工艺介绍)

(来源:大连博物馆)

云课堂

传统工艺

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0.5厘米左右),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这一装饰工艺,自古就被广泛应用在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云课堂

传统工艺

螺钿工艺起源于商代,20世纪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一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云课堂

传统工艺

螺钿妆成翡翠光,紫霞秋澈婺州香。

形神具美真通泰,假寐仍期到梦乡。

唐代,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唐·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文博西安

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李倕墓出土,陕西考古博物馆藏。镜背及镜钮面髹漆,嵌以蚌片制成的图案,镜背内区为八组小宝相花图案,外区为四对展翅鸳鸯,间以四组较大的宝相花图案,周围均镶嵌细小的绿松石片,给人繁花似锦的感觉。

螺钿镜因制作用材昂贵、技艺繁复,即使在盛唐时期,螺钿镜也是被皇家所垄断的高端奢侈品,被誉为最美的铜镜。

螺钿·传统工艺

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

缀珠陷钿帖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

明代是古代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出现了厚螺钿与薄螺钿作镶嵌并存的局面。

明·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大案

故宫博物院藏

高87厘米,长197厘米,宽53厘米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案平头式,四足内收,是明代的一种流行式样。通体髹黑漆嵌螺钿云龙纹。案面嵌5条飞龙,蜿蜒云中,案其余部位均饰龙戏火球纹,嵌制精细。案底面以螺钿嵌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

嵌螺钿漆器,是取材于各种贝壳天然色彩与光泽最佳的部位,分层剥离并磨制后镶嵌于漆器上作为装饰。

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

——【明】黄成《髹饰录》

这里所说的古者指元、明以前之物。

明清两代用厚螺钿镶嵌家具等大件器物成为一种时尚,因厚螺钿色泽变化简单,宜镶嵌简洁明快的图案,具有粗犷洒脱的特点。此案为明代硬螺钿漆器的代表作。

螺钿·传统工艺

螺屏暖翠。正雾卷暮色,星河浮霁。路幕递香,街马冲尘东风细。梅槎凌海横鳌背。倩稳载、蓬莱云气。宝阶斜转,冰娥素影,夜清如水。

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

乾隆紫檀嵌石花卉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高11.2厘米,口径6.7厘米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笔筒紫檀质,圆筒式,体较小,略显修长。筒外壁精选螺钿、彩石、染牙嵌出芍药、樱桃、湖石等图案。

此笔筒外壁纹饰布局疏朗有致,雕琢及开槽镶嵌均精细得当。花果木石图案富于自然生趣,再经紫檀之深沉木色的衬托,愈显清新莹润。

云课堂

传统工艺

随着历史的发展,从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传统螺钿的很多原材料已经不能使用。

以大连博物馆的社教活动点贝成锦仿螺钿为例,我们所选取的材料是独具特色的鲍鱼壳,鲍鱼壳也是目前所有贝类中,贝母光泽感最好的一种。

鲍鱼壳的准备:

鲍鱼的弧度决定着取材率不高,以一公斤鲍鱼壳为例,只能取材二三两。能用得上的,只有壳里最平面、光泽感最好的那部分。

制作时,需要将选取好的鲍鱼壳放入锅中煮上四天四夜

用镊子将螺片层层剥离、揭取,剥离出有光泽度的最薄那层薄片

之后再放入白醋或萝卜汁内浸泡,使之变软

待平整后再切割成需要的形状或进行染色

随后就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胎体制作啦

关注大连博物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