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日常:1867万人守护广州的故事(广州疫情的感人故事)

2024-08-04 19:36:01 投稿人 : admin 围观 :37 次
疫情下的日常:1867万人守护广州的故事(广州疫情的感人故事)

广州的夏季是湿漉漉的酷热,阳光雨水一样丰沛。以前这个时候,穿城而过的珠江潮涨水满,湾湾河道、碧波翠湖会上演锣鼓喧天的龙舟竞渡。

但不同于往年,此刻江面喧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热闹。街头巷尾,普通话、粤语、客家话等多种语言轮番上阵,花式动员家家户户出门测核酸。入夜,有封闭区的街坊们相约用灯光划破窗外的黑暗,隔空鼓劲。临江楼宇、商圈的墙体大屏则闪烁着齐齐撑广州!广州加油!

荔湾核酸检测现场的小男孩,用手比划表示我三岁了。

这座千年商都正与新冠病毒展开一场正面较量。然而,这座拥有约1867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并未由此陷入停摆。某种意义上,正是每一位普普通通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让这座超大城市得以维持有序运转。

医护人员的双手,早已汗湿浸透

1

广州这座城市正在实施分级分类精准防控。当警报拉响,各个岗位的人都拧紧了发条。

自芳村片区实施交通管制以来,广州交警在全市共设置33个防疫管控点,每天投入警力近400人次。

荔湾区茶滘派出所所长肖辉琦对于6个与佛山接壤的路口地理情况早已烂熟于心。6月3日,他接到对茶滘街道与佛山接壤的部分区域实行封控管理的任务。

时值第一天封控,很多市民暂未接到通知,加上来往广佛车流密集,交通一时变得混乱。肖辉琦只能临时制作一个只进不出标语,跳上现场防撞水泥墩上,引导车辆及时调转方向,路况才慢慢好转起来。

茶滘派出所所长肖辉琦,站高手举提示牌

风险等级调整,封控管理落地,为的是最大限度防止病毒扩散。为了让病毒无处藏匿,核酸检测也陆续在全城铺开。这么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全球罕见。

对套着防护服连轴转的医护人员而言,热浆糊般的夏天是最难熬的季节。高温蒸腾、空气闷潮,汗水在衣衫上析出盐晶,防护手套里的双手被汗水捂得发白。

刚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的医护人员

海龙街道第四轮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在塑料凳上短暂休息

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师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后脱下防护服,被妻子调侃你是刚从河里捞起来吗?让无数人感动。

有人白衣出征,有人就地上岗。一些因住在封控区居家隔离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在社区就地支援战疫。

家住荔湾区海龙街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师张绍衡,与同为医生的妻子主动请缨,向所在的江北社区临时党支部提出参与社区抗疫申请。

张绍衡(左三)号召街道内多名无法返岗的医护人员成立海龙街医疗支援队

他发起成立海龙街医疗支援队并担任队长,号召街道内同样被居家隔离无法返岗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为所在社区卫生中心提供防控支援,为居民们提供医学诊疗、心理辅导等服务。

支援队迅速得到响应。队伍迅速扩充到十几人,覆盖了内科、外科、急诊、口腔、护理、药剂、精神心理等专业。

保证大规模核酸采样完成不单只需要医护群体,其他被人们忽略的岗位在默默运转。比如,负责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们。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司机刘保瑞打趣道: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广州吗?我这些天几乎天天见。

省二医护士长唐迎红回忆,在支援荔湾区时,医护人员分6个点,虽然距离不远,但老城区街道狭窄,负责接送的大巴车无法调头,刘师傅专门跑了两趟,没顾上吃饭,不厌其烦地一个又一个点接送,晚上11点才将最后一批医护接回。他们不是医务人员,但同样冲锋在前。

当核酸采样收尾,人们在家进入梦乡,又一个群体低调登场。他们需要收集、清理医护人员使用过的头罩、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隔离衣、采样完的棉签等医疗垃圾。

晚上11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医护结束采样后,早在一旁待命的医院后勤保障人员开始逐一清理医用废弃垃圾,现场集中消杀后转运回医院,再统一交由医疗废物公司处理,防止二次污染。一直到凌晨两点,才终于完成消毒消杀-封闭运输-专业处置的标准作业流程。

中山六院的后勤保障团队,清理废弃医疗垃圾到凌晨

在社区大排查中,群众看到的大白是采样医护,在背后战场上的大白,则是围绕着接样、核酸提取、上机扩增检测、判读、审核等多个步骤忙个不停的幕后英雄。

我们采用4-5班轮班制,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中间只有吃饭半个小时;上完夜班,稍事休息,第二天下午继续工作。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实验室的廖亚龙说。

实验室里的检测幕后大白们

2

疫情打乱了日常生活的惯性。人们尤其是处于封控(闭)管理区的市民,比往日更需要安全感。

于是,这座城市首创的社区疫情防控三人小组站到了抗疫最前线。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名医护人员、一名社区民警,3000多个这样的三人组合,成为了与居民们交集最频密的生活管家。

荔湾白鹤洞三人小组上门测核酸

高风险地区白鹤洞街道辖内的广钢新城是大型楼盘聚集的居住区。其中,住着1万余居民的观御社区,有21个三人小组上门服务。

他们每日面对的是住户们形形色色的需求。根据诉求的紧急程度,我们会将诉求分为危急、次危急、一般三等,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给街道和职能部门,并保证危急诉求一日内解决。 观御社区居委会主任施丽宜说。

施丽宜介绍,三人小组上门中发现一位盲人居民,平日他由保姆照料,疫情发生后,他一人在家,生活无法自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居委会与物管协商,在工作餐外多订一份餐留给这位街坊,并告诉他有情况可通过安心铃呼叫物管,再反馈给居委会。

对三人小组而言,帮助居民求医送药是头等大事。在处于封控管理的海珠区瑞宝街南洲名苑,三人小组上午安排一名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居民转送至医院,同日下午则协调医院急诊为一名孩子接种第四针狂犬疫苗。

这点雨我们没关系的荔湾区海龙街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的民警轻描淡写地说

有困难,找红马甲!核酸检测现场,党员、志愿者在帮助街坊们,

各方都在竭力保障荔湾的物资供应。公交集团的爱心大篷车迅速集结,不到10小时便将8台爱心大篷车搭载居民生活应急物资持续驰援荔湾。移动公交便利店开进社区设点进行售卖。无人车也出动了,运输队伍覆盖到白鹤洞街和中南街两个高风险地区开展配送服务。

移动公交便利店开进封控区居民楼下

物理位移因疫情受限,三人小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各种服务社区的力量成为人们安全感的直接来源。而在无数人难以看见的另一面,流调力量则夜以继日与病毒竞速,织就一张无形的安全网。

在广州市防疫联合流调作战中心,流调组对于时间的要求近乎严苛。按照国家规定,个案调查表要尽可能于24小时内完成,而这次,流调队将时限压缩到了4个小时。

任务随电话铃响起而至。通过大数据系统等调查手段开始排查确诊前接触过的人——一位其问过路的人也会被锁定。一名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达到几百号人。

为此,流调人员常常要从早上7时一头扎到次日凌晨4、5时。最多一天内接到100多个流调任务。流调民警黄畅科记得有一部手机,因拨出次数太多,又没什么规律,一度被电信运营商误认为骚扰诈骗电话。

3

日子多少因疫情变得有些单调,可总得继续。无论怎样,人们都能变着法地传播甜与乐,传递乐观和信心。

当核酸检测范围次第扩展至全市11个区,核酸采样现场几乎天天都上演着令人感动的温馨故事。

南方医院的医护在中午采样休息时,变出悄悄准备的蛋糕给队员过生日;当红会医院的另一位医生采样时发现对面坐着自己的儿子,脱口而出作业写完了没?笑容逐渐凝固的儿子则立刻耷拉下脑袋,唉,我妈还是这样,只关心这个……

在采样工作休息间隙过生日的医护人员

歌唱成为了相互鼓劲打气的一种方式。6月1日晚,在因疫情被封闭的荔湾区广钢新城响起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街坊们相约点亮手机灯和手电筒,隔空对唱相互打气。

几日后,一曲改编自红线女经典粤曲《荔枝颂》的抗疫神曲《验核酸》,旋即在广佛市民朋友圈刷屏。歌曲最后,演唱的老伯翁永辉带着草帽,卷起《广州日报》当作话筒,呼吁市民验核酸。

意外出圈的还有广州日报几位记者。当采访车还未到位,在荔湾南片区封闭区采访便成了难题。估计记者们自身都料想不到,最终她们靠着一台借来的三轮车,灵活地穿梭于各个采访点。Vlog里,记者们结束采访骑着三蹦子在夜间的街头哼着歌儿的场景,反而令人在泪目的同时哑然一笑。

一直以来备受网友关心的本轮疫情首例患者郭阿婆,6月10日出院了。大家没意料到的是,阿婆不仅精神矍铄,还十分幽默。老人家表示住院期间天天都想去喝茶。当医护们与阿婆相约疫情结束后一起去喝茶时,阿婆伸出手,和医护们比了个耶。

广州本轮疫情首例患者郭阿婆出院

4

每个人都支撑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一个人守护一群人,一群人守护另一群人。这份守护常常都是双向的流动。压力的帕值可能在递增,心灵的距离却因着双向的守护近趋于零。

在核酸采样现场,有住户为医护人员送来煲好的苹果瘦肉水,有的市民亲自到冰场采购冰块,在驻点周围堆起冰块阵,为采样队员消暑降温。一名培正中学初三学生做完核酸采样后,在一张感谢字条写道:站着写的,请原谅我的丑字。

市民为医务人员送冰块阵降温

在这非常时期,护航高考也成为牵动全城的大事。

疫情管控区域的考生出行成了一大考验。公交集团由此成立爱心服务车队,800多辆出租车的驾驶员身穿隔离服,车辆一趟一消毒,以点对点、一对一的方式,整整三天只服务一名考生。

高考爱心服务车队,送考师傅们举着爱的号码牌等待考生

高考第一天,曹师傅把起床的闹钟调到4时30分。他笑言自己孩子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早起床。那天开考,他给这位考生送上一面小红旗,祝他旗开得胜。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隔离考点,准备了40个考场,安排了93名考务人员,从6月4日开始进行全封闭管理,并至少在防疫流程上演练了两遍。而高考三天,这里的考生,只有一位。

两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考生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两间隔离病房完成了高考。这期间,医护人员特意为两位同学画了漫画,记录下他们这些天高考的经历。其中一幅漫画这样写道:一人一桌隔离,但不隔离我们爱的鼓励。

没有一名考生因疫情退出考试,广州的高考就这样圆满落下了帷幕。

41中考点,统一乘坐大巴的考生对着镜头竖起来大拇指

高考结束后第一天,广州市第七中学的考生林天茵成为了学校对面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志愿者。她说,如今轮到我,为守护这座城,尽绵薄之力了。

考生高考结束后与工作人员道别

再过不久,烟火的日子又会回来,

生活又回到涓涓细流。

此时所经历的一切,

终将消融在一盅两件里。

那时的心境,

或许会如四十一中一位考生

给送考司机的感谢信中结尾所写:

无需刻意想起,永远深刻铭记。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张丹羊、章程、刘晓星、李天研、卢梦谦、吴多、肖桂来、何雪华、周洁莹、任珊珊、张青梅、曾卫康、王名润、黄子宁、刘鹏飞、廖雪明、邱伟荣、苏韵桦对此文有所贡献

来源: 广州日报

看更多的相关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https://www.kklift.cn/(KK生活网)

相关文章